【世相百态】 企业对求职者背调须守法勿越界
证券时报·2025-08-15 02:39
《个人信息保护法》确立了"最小必要原则",要求企业仅能收集与招聘直接相关的信息,并需获得求职 者明确授权。然而,现实中部分企业滥用背调权限,甚至将求职者的微信朋友圈、消费习惯等纳入考察 范围,严重侵犯个人隐私。此外,背调机构在信息采集和传播过程中,若未履行核实义务,可能导致不 实信息扩散,损害求职者名誉权。北京市丰台区法院的判决明确指出,背调机构不仅需确保信息采集合 法,还需对内容真实性负责,否则可能承担侵权责任。 要遏制背调乱象,需多管齐下:其一,立法细化。劳动行政部门应出台背调规范,明确可调查的信息范 围,禁止收集基因检测、性取向等敏感数据,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其二,技术监管。利用区 块链存证确保背调过程可追溯,要求企业公开AI背调模型的逻辑,防止算法歧视。其三,行业自律。 背调机构应建立职业标准,如负面信息需提供书面证据、设置异议复核机制等,避免主观评价影响报告 客观性。其四,劳动者维权。求职者应提高权利意识,在授权背调时明确限定调查范围,对不实信息及 时申诉或起诉。 背景调查本应是促进职场诚信的工具,而非侵犯个人权利的"凶器"。正如专家所言,背调应遵循"私权 侵入最小化、必要性、非歧视"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