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丰富碳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
中国证券报·2025-08-15 04:16
分阶段逐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按照"降门槛、扩类别、增种类"的推进方式实施市场扩围。自2026年 起,石化化工等高载能行业、数据中心的纳管门槛降至年排放1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水上运输业的纳管 门槛降至年排放8万吨二氧化碳当量。自2028年起,年排放1万吨及以上二氧化碳当量的高等学校、医院 等公共机构纳入市场管理并逐步实施碳排放配额管理。研究氧化亚氮、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纳入 市场管理。 实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引导激励行动。一是推动企业自主碳减排。支持和鼓励企业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 管理体系,制定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通过技术革新、管理水平提升及使用高质量的碳信用实现净零 排放,构建绿色低碳供应链。二是健全碳普惠可持续运行管理机制。建立碳普惠等温室气体自愿减排管 理机制,优化完善方法学分级分类管理体系,重点推动实施绿色出行、节能降耗、资源回收等领域的减 排场景和项目,健全碳普惠减排量常态化闭环消纳的规则体系。三是不断创新碳普惠激励机制。推动形 成个人碳信用评估体系,探索碳信用在绿色金融、绿色消费等领域的应用。四是推动实施大型活动碳中 和。构建跨部门协作、行业企业示范引领、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指导演出、赛事、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