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清洁能源技术整体竞争力 - 欧盟在15项清洁能源技术领域(包括电网、风能、光伏、电池等)的专利数量、技术进步可能性和制造能力全面落后于美国和中国[1] - 欧盟在清洁能源技术研究方面仍保持领先地位 但优势近年来不断减弱[7] - 欧盟在清洁能源技术的公共研发支出全球领先 但私人研发投资占比不足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四分之一[7] 光伏产业现状与挑战 - 欧洲太阳能市场预计2025年新增光伏装机容量下降1.4% 为十多年来首次下滑[2] - 太阳能技术成本自2020年以来上涨34.4% 主要受供应链中断、通胀压力和利率上升影响[2] - 欧盟本土光伏制造成本比中国高约60% 且依赖从中国进口 全球市场竞争力较弱[2] - 中国在太阳能生产领域位居全球第一 优势源于全产业链整合能力和高质量产品[2][4] 动力电池产业现状与挑战 - 欧盟2030年动力电池制造产能目标为550GWh 但核心企业北伏(Northvolt)于2024年11月申请破产保护[3] - 欧洲多个电池项目已暂停或取消 目标实现存在不确定性[3] - 欧盟对电动汽车和储能用锂电池需求预计2030年增长12倍 2050年增长21倍[3] 其他清洁能源技术领域表现 - 欧盟在家用/工业热泵、地热能系统集成、电解槽制造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5] - 在沼气和生物甲烷产业链拥有多家全球领军企业[5] - 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处于国际前沿 但储存与运输环节存在短板[5] - 德国在风能和电网领域领先 法国在生物燃料领域占优 意大利在热泵和余热回收技术领先[6] - 欧盟在风机技术(尤其海上风电)、建筑节能、分布式能源及户用光伏领域具竞争力[6] 产业链与原材料依赖问题 - 欧盟在热泵等领域依赖从美国、中国和东南亚进口零部件[3] - 对关键原材料需求激增:2030年稀土需求增长5-6倍(风电/电动汽车) 2050年增长6-7倍[3] - 中国凭借全产业链模式(矿产资源-材料加工-产品生产-系统集成)占据显著优势[4] - 欧盟产业链整合滞后 制造业产业链缺失导致局部技术突破难以支撑整体竞争[4][11] 政策与转型挑战 - 欧盟通过《净零工业法案》和《清洁工业协议》 目标2030年实现40%清洁能源技术自给自足[9] - 内部对清洁技术补贴存在分歧 反垄断机构阻止将制造商运营成本纳入国家援助豁免清单[9] - 各国转型进度极不平衡:丹麦、西班牙、荷兰进展显著 法国和瑞典落后[10] - 欧盟绿色转型陷入瓶颈 财政资源集中于传统基建及核能 对氢能、电池等新兴技术投入不足[10] - 政策落地困难、各国协调不力及政策频繁调整是欧盟落后的主要机制原因[10] 未来竞争力展望 - 欧盟在光伏和电池领域翻盘可能性极低 因分散的产业布局难以抗衡中国全链条整合能力[11] - 未来竞争焦点可能集中在电网改造与系统集成(如风光储协同、供电稳定性)领域[11] - 欧盟在基础研究和原创技术(如节能技术、纳米材料)保持领先 但商业化应用落后[6]
不甘心落后中美,想突破发展瓶颈,欧盟报告盘点清洁能源技术家底
环球时报·2025-08-15 0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