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债券市场国际化进展 - 债券市场开放深度增加 2002年实施QFII制度后逐步放宽资本流动限制 2024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成交377.8万亿元 日均成交1.5万亿元 中资境外债发行规模超1000亿美元 [3] - 外资持有人民币债券规模持续攀升 截至2025年4月末债券市场托管余额184.9万亿元 其中国债35.6万亿元 境外机构持有人民币债券4.5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2700亿元 覆盖70多国1160余家机构 [4][5] - 绿色主权债成为新突破口 2024年绿色信贷余额36.6万亿元 绿色债券存量2.1万亿元 2025年首次发行60亿元人民币绿色主权债券 [8] 市场互联互通深化 - 投资者参与范围扩大 2010年起逐步放宽境外机构投资范围 投资品种持续增加 [8] - 基础设施完善 登记托管结算系统持续优化 2024年优化跨市场转托管机制 全球通债券通互换通等制度推进 [8][9] 国际化新机遇 - 经济稳健增长支撑 2023-2025年GDP增速保持5%左右 2024年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30% 按购买力平价经济规模达美国1.5倍 [10] - 金融高水平开放释放潜力 人民币国际化加快 2024年成为全球第三大国际债券计价货币 [11][14] - 美元资产风险凸显优势 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美元波动 人民币债券稳定性吸引国际资金 [14] 国际经验借鉴 - 制度体系立体化 完备法律体系与严谨监管架构 严格信息披露与健全风险管理 [16] - 多层次运行机制 机构投资者占比超90% 货币基金保险养老金对冲基金分层配置 [17] - 高度国际化市场化 境外投资者广泛参与 跨境交易便捷 衍生品丰富 [18] 高质量发展政策建议 - 完善交易机制 建立统一基础设施 引入做市商制度 推广电子交易平台 [21][22] - 强化国债功能 优化期限结构 建立常态化买卖机制 加强财政货币政策协同 [23] - 拓宽资金渠道 放宽年金保险投资限制 提升个人投资者参与度 引导私募基金入市 [24]
宗良 马高欢:外资增持视角下中国债券市场的国际化机遇与实践
新浪财经·2025-08-15 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