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港交所IPO新规生效,散户打新时代终结?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8-15 17:15

港交所IPO新规核心内容 - 港交所IPO定价新规于8月4日生效 被视为27年来最全面深入的调整 核心是重新平衡机构与散户投资者的利益分配 [2] - 新规引入双轨制分配机制:机制A类似原有规则但调低回拨比例(超额认购50-100倍回拨至25% 原为40%) 机制B允许预先锁定公开认购比例(下限10% 上限60%)且无回拨机制 [2] - 新规将建簿配售最低比例从50%降至40% 为发行人提供更大灵活性 [2][4] 银诺医药IPO案例表现 - 银诺医药于8月15日登陆港交所 成为新规后首家运用机制B的公司 公开认购比例锁定10% 国际配售占90% [1] - 该公司获得约26万人认购 超购5364倍 成为今年超购王第二名 但散户中签率极低 即使认购最大额度182.78万股也可能一无所获 [1] - 上市首日股价一度上涨超280% 引发市场对新规定价效率的质疑 [5] 机构投资者获益分析 - 新规解决机构投资者"拿不到货"问题:旧机制下公开认购火爆时回拨会压缩机构配售比例 如今通过锁定比例保障机构获配稳定性 [6][7] - 机构参与度提升:长线投资机构(如主权基金)因份额保障更愿参与 瑞银指出机构研究投入与配售份额不匹配的问题得到改善 [7] - 国际资本积极参与:前7个月港股IPO集资1270亿港元 同比增长超6倍 约2/3认购资金来自外资 [6] 散户投资者影响 - 散户中签难度加剧:机制B锁定低比例(如10%)且无回拨 银诺医药案例显示超购5300倍导致抽签困难 [8][9] - 部分散户强烈反对改革 认为减少公平获配潜力股机会 可能导致股票集中和股价异常波动 [9] - 港交所在方案中妥协:机制A回拨上限从咨询建议的20%提高至35% 机制B公开配售上限从50%提至60% [10] 新股定价机制改革目标 - 提升定价效率:旧机制中机构"专业砍价者"因配售少缺乏积极性 新规强化机构定价话语权 减少散户导致的定价泡沫 [4][5] - 促进估值分化:热门项目估值可能更高(因锁定比例吸引散户推高) 冷门项目估值更理性 [5] - 降低破发风险:机构砍价可能为散户提供更优惠发行价 长期提升上市后表现稳定性 [4][10] 市场争议与过渡期观察 - 银诺医药首日暴涨280%与改革提升定价效率的目标相悖 被质疑未改善股价稳定 [5] - 专家认为处于过渡期 短期波动不能判定改革成效 需观察长期平衡估值效果 [5] - 散户未来可能转向暗盘和上市日交易 但对个人交易能力要求更高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