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浙江探路“蓝色低碳”:重塑海洋经济新循环|活力中国调研行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8-15 17:19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 浙江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 海岸线总长度超6400公里 海岛数量全国最多 具备发展海洋产业良好条件[4] - 浙江在海洋经济方面存在产业发展能级不强 海洋科创能级不足等问题 海洋新兴产业发展仍待加速[4] - 2025年浙江实施海洋经济倍增计划 力争全省海洋生产总值高于全省GDP增速1个百分点[5] 港口绿色转型进展 - 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是全球唯一单体超千万混线作业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实现人工集卡与智能集卡协同作业[8] - 港区大型设备电气化覆盖率100% 港内集卡电动化率53% 计划年内提升至80% 配套2座换电站和38个充电桩[8] - 2021年起实施节能减排战略 2024年清洁能源消耗量占总能源消耗量约77%[8] 海洋清洁能源开发 - LHD海洋潮流能发电站是世界首座海洋潮流能发电站 全球持续稳定并网运行时间最长项目[9] - 采用平台式+模块化技术路径 实现兆瓦级大功率稳定并网发电[10] - 第四代1.6兆瓦机组度电成本从106元/千瓦时降至1.1元/千瓦时 预计未来低于0.3元/千瓦时[11] - 国家推动百兆瓦级潮流能重点工程 支持潮流能发电作为沿海及海岛绿色能源补充方案[11] 海洋渔业与生态保护 - 浙江近海远洋捕捞量居全国首位 拥有7个国家级渔港经济区[14] - 大陈岛采用4.0版本单点系泊型深远海养殖平台 用能成本降低20%以上[14] - 投资1亿元建设大陈海洋生态渔仓项目 用海面积2107.5亩 预计养殖营收10亿元[15] 蓝碳经济发展实践 - 2023年2月全国首单蓝碳拍卖在象山西沪港成交[18] - 藻类植物具有强二氧化碳吸附能力 旭文海藻公司成为国内最大浒苔生产企业[18] - 台州大陈岛开展全省首笔海洋蓝碳(贝类)交易 温州苍南完成全省首例海洋碳汇交易[18] 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 - 台州首创"海洋云仓"治理模式 运用区块链技术形成"蓝色循环"治理体系[19] - 2023年"蓝色循环"项目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现有5家企业从事海洋塑料再生利用[20] - 蓝景科技建设智能"蓝色工厂" 实现海洋塑料废弃物全链条可追溯处理[20] 美丽海湾建设成效 - 浙江计划2027年前建成18个以上美丽海湾 覆盖沿海5市[20] - 目前已建成5个国家级美丽海湾和9个省级美丽海湾[21] - 大陈岛海水优良水质比例提升至65.6% 游客量从年不足10万人跃升至单月最高8.24万人[22] - 2023年大陈岛海洋经济总产值超过11亿元[22] 滨海旅游开发模式 - 苍南168黄金海岸80%路段可见大海 全年200天可见蓝色大海 分布超百处自然景观[23] - 苍南邀请顶级设计师参与业态打造 采用折股量化 旅投参股等方式吸引创客返乡[23] - 马站后槽冲浪基地去年暑假2个月吸引游客100万人次 直接拉动村民收入2500万元 间接拉动文旅消费约1亿元[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