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烟台虚拟电厂探索市场化治电 政策红利催生潜力新赛道

项目运营与盈利情况 - 烟台数字化虚拟电厂集合360余家用户和39万千瓦可调资源,通过电力现货市场交易实现常态化盈利[1] - 项目自2023年11月互联互通以来累计完成521万千瓦时调节电量,创造收益113万元[3] - 烟台市公交集团通过接入储能、充电桩等资源实现年收益近百万元,相当于多售出数万张车票的利润[3] - 烟台项目3月收益8万元,6月因资源扩容增至15万元,预计第三批资源接入后月收益将接近20万元[3] - 收益的60%直接返还用户,从电费单中抵扣[3] 政策环境与发展阶段 - 2025年以来新能源全量入市136号文、虚拟电厂专项357号文等政策密集出台,明确虚拟电厂作为聚合主体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地位[3] - 国家电网发布支持意见推动虚拟电厂常态化运营[3] - 山东2024年通过《电力市场规则(试行)》明确交易模式与结算方式[3] - 政策破冰让虚拟电厂从概念走向盈利[3] - 虚拟电厂最艰难的时期已过,政策体系逐步完善[5] 技术能力与资源构成 - 自主研发的智慧管控平台实现发电侧(分布式光伏)与负荷侧(空调、工商业设备等)资源的协同调度[3] - 60%至70%的工作量集中在资源池建设,包括摸查可调潜力到改造接入的全产业链能力[3] - 目前已接入光伏、储能、海水淡化等12类资源,其中负荷侧资源为主力[3] - 存量分布式光伏因固定上网电价(约0.4元/千瓦时)高于现货市场价暂未大规模参与[3] - 136号文要求增量新能源场站入市,未来资源空间将持续扩大[3] 市场优势与功能价值 - 聚合竞价能力是虚拟电厂的天然优势,单个场站难以匹敌[3] - 通过平台实现对电网原本无法控制的光伏资源调控,省去电网额外投资[5] - 通过错峰1至2小时调度化解电动汽车集中充电导致的小区变压器过载问题[5] - 以市场化方式破解分布式光伏"四可"监管需求和电网过载等多个电力治理难题[5] - 集技术、资源、市场于一体的新赛道有望在助力"双碳"目标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释放更大潜力[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