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独家推演:百果园董事长“教育消费者”,一场自采自演的公关Show
搜狐财经·2025-08-15 18:23

事件时间线与关键节点 - 5月起消费者在社交媒体连续吐槽百果园为“水果刺客”,例如阳光玫瑰青提售价70.9元/斤,而外卖平台价格为10-15元,山姆售价为16元 [8] - 7月初舆情达到顶峰,“月薪两万吃不起百果园”及“平均每天闭店3家”等言论引发公司创始人关注 [10] - 7月18日公司创始人于公司成立23周年当天决定亲自出镜拍摄视频回应“太贵”争议 [12] - 7月底至8月初公司内部完成“自采自答”策划,视频中由女员工提问“最近消费者说百果园太贵了,你怎么看” [13] - 8月5日在五星级酒店完成视频拍摄,创始人传达“不迎合、教育”消费者的立场 [15] - 8月8日视频通过创始人个人抖音号发布,随后引发消费者及媒体的强烈反弹 [19] - 8月9日起消费者与媒体掀起“教育百果园”的舆论浪潮,并提及钟薛高、张小泉等品牌的前车之鉴 [21][22] - 8月10日加盟商加入爆料,指称存在强制压货、价高卖不动及亏损严重等问题,同时竞争对手推出促销活动 [23] - 8月11日公司股价一度下跌超过8%,市值蒸发约2亿港币 [25] - 8月12日社交媒体平台掀起“退卡”讨论,会员对创始人关于“忠实会员”的言论产生反感 [25] - 8月13-14日媒体翻出公司回应中提及“消费者无知”的表述,导致舆情进一步发酵 [27][29] - 截至8月15日公司及创始人仍未就此事件致歉 [31] 公司战略与市场反应误判 - 公司创始人试图通过视频“教育”消费者,坚持不迎合市场并维持高价策略,例如售价数十元一斤的水果 [15][33] - 该策略被指存在对象误判,将用于内训员工和加盟商的方式直接用于公众平台,引发消费者强烈反弹 [33] - 存在情绪误判,在品牌普遍“宠”消费者的市场环境下,采取“爹味”傲然的态度触发消费者逆反心理 [34] - 存在逻辑误判,消费者质疑价格与品质不匹配,指出价格贵2-3倍但品控不透明、口味未物超所值,甚至品质不如社区水果店 [35] - 消费者直接反馈门店生意不好、产品滞销、常买到坏或不新鲜的水果,并已停止续费会员 [35] 创始人背景与公司治理 - 公司创始人出生于1968年江西普通家庭,2001年在深圳打工赚得400万元,2002年在深圳开设第一家百果园 [40] - 2004年通过借款6000万元进行全国扩张,2006年曾被经济学家“判死刑”但坚持不认命,直至2023年在港交所上市,市值突破百亿 [40] - 草根逆袭及多次濒临失败又成功的经历使其形成“极度自信”型人格,坚信“我命由我,不由消费者” [42] - 市场品牌公关员工可能已预见到视频发布后的负面反响,但无法改变创始人的决策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