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 -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的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的消费[2] - 贴息不包含信用卡(含分期)业务[3] - 贴息利率为年化1%,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3] - 每名借款人在一家银行可享受的全部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其中单笔5万元以下的累计贴息上限为1000元[3] - 贴息适用于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的消费贷款[2] 银行操作细则 - 工商银行正在优化贴息办理流程、交易信息授权和定期自动贴息,梳理消费贷款产品核心要素[4] - 农业银行客户需签署补充协议并授权查询贷款发放账户,系统自动识别消费交易信息或客户提供发票申请人工审核[4] - 部分银行采用收取贷款利息时直接扣减贴息资金的方式[5] - 农业银行在结息时直接扣减财政贴息资金[5] - 建设银行表示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由政府部门审核,客户无需申请贴息[5]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 - 建设银行表示政府相关部门将审核贷款是否符合支持范围和贴息条件[5] - 银行将在2026年1月底前向省级财政部门提出贴息资金需求申请[5] - 贴息资金将返还至客户还款账户或在收息时扣除[5] - 贷款资金须用于合规经营活动、提升服务供给能力、改善消费基础设施[7] - 严禁将贷款资金用于房地产开发或投资、理财等套利活动[7] 风险控制措施 - 农业银行严格禁止提供假资质、假材料等不法行为[6] - 对违法违规套取贴息资金的将扣减或追回,并纳入个人不良征信记录[6] - 银行将严格按照政府审核检查结果申领贴息资金[7] - 严禁任何主体虚报、冒领、套取、截留、挤占、挪用贷款资金[7] - 银行表示不委托第三方办理贴息业务,不收取任何费用[7]
“双贴息”如何办理?银行详解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