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能源+可负担算力: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新“石油”之路
搜狐财经·2025-08-15 22:39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SFI可持续金融学院) 一次"可落地的二选一"故事说起 能源革命的历史惯性:清洁电力的人民币计价逻辑 回顾工业史,每一次能源和技术范式跃迁——从煤到油,从电气化到信息化——都伴随技术体系与生产组织方式的重构。这一次的主角,是清洁电力。它 的革命性不在于从无到有,而在于成本曲线和规模曲线的同步下探:大基地开发、柔性并网、储能与负荷管理技术,让间歇性发电逐渐具备工业化的可预 测性。 中国在这场革命中是全球供给侧主力:从硅料、组件、逆变器到储能与EPC,完整的产业链和全球最大规模的制造能力,让度电成本压至全球最低分位。 这样的供给格局天然催生出一个历史类比:当一种关键能源由中国主供,并能稳定交付到多国市场,人民币计价结算就有了坚实的现实基础——这与"石 油—美元"机制的形成逻辑相似:稳定供给、统一计量、长期合同,只是这一次的底色是绿色,还叠加了可核证的"绿色溢价",为融资、保险和长期对冲 提供了更透明的锚。 从这个角度看,以人民币计价的绿色能源革命并非异想天开,而是技术—产业—金融链条自然演化的结果。 算力崛起为独立大宗:新质生产力的外溢潜能 把视线从电网移向数据中心。算力正逐步演变成一种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