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发展历程 - 2016年3月16日谷歌AlphaGo以4比1战胜人类围棋冠军李世石 成为继1997年IBM"深蓝"后的里程碑事件 围棋计算难度是象棋的1亿倍[2] - 2022年11月30日OpenAI发布ChatGPT 被李开复称为"人类历史上最大平台革命" 马化腾视作"类似发明电的历史机遇"[2] - 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John Hopfield与Geoffrey Hinton 化学奖授予AI预测化学结构领域科学家 标志AI进入主流科学视野[3][4] 人工智能技术影响 - 从技术玩具升级为革命性生产力工具 华为创始人认为可能成为"人类社会最后一次颠覆性技术革命"[5] - 彻底改写工作范式 翻译/设计/写代码/金融分析等白领脑力工作面临挑战[6] - 引发人机关系重构 需思考人类在疲惫/情绪限制下如何体现区别于机器的价值[6] 工作模式变革方向 - 主张人机协作而非对抗 自动化技术更多与员工融合而非完全取代[6] - 提倡从任务出发解构原有工作 基于任务灵活重构 核心是"事"而非"岗"[7] - 新工作模式四大原则:人才随工作流动/从任务出发/深度结合技术/审慎评估用工形式[8][11] 组织管理实践 - 华为人力资源十六字方针可能调整为"以人为本/人事匹配/以绩定薪/易绩易薪"[12] - 腾讯开发"团队增效五力模型":信任力/目标力/规则力/中台力/成长力 应对分散团队与智能技术挑战[12] - 工作自动化对应中台力 终身学习对应成长力 赋权员工对应信任力[16] 时代应对策略 - 需拥抱而非排斥AI 重点在于解构任务和重组能力而非保住静态岗位[14] - 通过持续学习保持成长力 理解/拥抱/解构并重新发明工作[15] - 著作兼具思想性与操作性 提供趋势判断/解决方案/落地工具及人的成长框架[8][9][10]
人工智能时代,工作需要被重新“发明”
华夏时报·2025-08-16 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