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从生态理论到发展实践的中国答卷
经济日报·2025-08-16 06:41

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成果 - 余村从关闭矿区转型绿色发展后,废弃矿坑变为露营地,水泥厂旧址改建为图书馆和咖啡厅,2021年被评为"世界最佳旅游乡村"[1][2] - 北京PM_2_5平均浓度从2015年80_6微克/立方米降至2024年30_5微克/立方米,重度污染天数从46天减至1天[3] - 全国重点城市PM_2_5浓度十年累计下降56%,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从64_1%提升至90_4%[4] 绿色能源与产业转型 - 贵州采用"光伏+农业"立体模式,光伏装机容量达2700万千瓦,实现"一地双收"[6] - 中国太阳能和风电装机合计16_5亿千瓦,提前实现2030年目标,可再生能源装机超过煤电[7] - 新能源汽车产量从2012年1_3万辆增至2024年1316_8万辆,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从2万亿元增至近10万亿元[7] 循环经济与资源利用 - 再生材料占工业原材料比重显著:纸70%、钢铁26%、有色金属26%、塑料20%以上,50%建筑材料来自固废[7] - 建成全球最大清洁钢铁生产体系,绿色交通领域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689万辆[7] 国际影响力与全球合作 - 中国科学家首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科学与创新奖,"蓝色循环"等模式多次获奖[9] - 中国推动《巴黎协定》实施,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向非洲输出菌草技术,在阿联酋建设光伏电站[10]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机构高度认可"两山"理念,认为中国正引领全球生态文明转型[10][11] 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 - 90%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4年超90%[4][5] - 全国生态环境志愿者超3500万人,志愿服务项目150万个,形成全民行动体系[5] - 黑龙江伊春转型生态旅游后,旅游人次和收入连续两年增长超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