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破解机器人产业瓶颈,北京这个训练中心年产百万数据

人形机器人数据训练中心概况 - 北京首个人形机器人数据训练中心位于首钢园,占地3000平方米,每年可产出超百万条高质量多模态数据[1] - 中心划分为"九年一贯制"训练区和"机器人大学"场景区,覆盖家庭康养、特种作业、新零售等十大实景应用场景[1] - 中心部署108台形态多样的机器人,包括具身双臂升降机器人、轮式人形机器人、单臂无人机等,实时采集动作数据[1] 数据对机器人行业的重要性 - 高质量、多样化、贴近真实世界的多模态数据是训练机器人AI模型的必备"养料",决定其通用能力[2] - 单个简单动作(如叠毛巾)需成千上万次重复训练才能形成标准化知识储备[2] - 行业核心痛点包括跨场景数据通用性不足、仿真与真实场景差距大、缺乏标准化数据格式与闭环迭代生态[2] 训练中心的战略定位与生态建设 - 中心定位为集研发、测试、培训、合作为一体的前沿基地,构建"数据-训练-验证-落地"全栈式服务能力[2][3] - 汇聚元客视界、艾欧智能等十余家产业链企业技术,形成覆盖感知、决策、执行的生态矩阵[3] - 联合鹏城实验室、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等机构搭建全闭环智能训练场,已服务海内外顶尖大模型及机器人企业[3] 商业化应用前景 - 规模化应用产生的真实数据(非仿真数据)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需先解决操作能力与成本问题[2] - 中心聚焦家庭服务(收纳、清洁)、农业(采摘)、工业(汽车装配)等场景的实操数据采集[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