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3257亿产值背后的隐形推手:解码中国游戏买量十年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8-16 12:27

中国游戏产业发展历程 - 2015年是中国游戏产业全面崛起的里程碑式节点,游戏游艺设备生产和销售解禁、移动游戏出版服务管理政策发布推动行业加速发展 [1] - 2015-2025年间中国游戏产业年营收从1407亿元增长至3257亿元,实现翻倍增长 [1] - 移动游戏大发展、游戏出海、经典IP价值塑造成为这十年的核心增长动力 [1] 游戏买量市场演变 - 手游市场初期厂商依赖应用商店渠道资源换取流量支持,2015年后4G普及和社交媒体崛起推动买量成为核心策略 [3] - 2014年硬核联盟成立强化渠道话语权,2015年小米/腾讯/360推出开发者扶持计划,促使厂商探索自主买量模式 [4] - 早期粗放式买量策略因玩家快速增长和细分市场空白而有效,数据模型(CPC/CPT/CPA)优化成为竞争关键 [5] 出海买量挑战与策略 - 海外市场平台碎片化(如Facebook/Google/TikTok等)、归因机制差异(IDFA/GAID)导致国内买量策略失效 [6] - 本地化运营成为核心,厂商采用国内线上团队+海外线下团队配合模式,并拓展Shopee/SHAREit等区域平台 [8] - 出海策略从全球通投转向精细化运营,聚焦T2/T3市场如中东/巴西/印尼,关注单市场回收指标 [9] 隐私政策对买量的影响 - 苹果ATT政策限制IDFA获取,谷歌隐私沙盒模糊用户数据,导致投放精准度下降 [10] - 行业通过数据协同应对,如Snapchat采用server-to-server数据上传和增量测试方法 [10] - 设备层级概率归因成为新平衡点,广告主/平台/第三方数据整合提升投放效率 [11] 买量成本与策略升级 - 2024年上半年TOP100手游买量金额达100亿元,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86.6%至180亿元 [12] - 效果广告边际效应递减,行业转向品牌广告与效果广告并重,重视主播真实内容营销 [13] - AI技术应用提升投放效率,如Unity的Vector模型使iOS端安装量和内购金额提升15%-20%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