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是否要担心历史欠缴问题……厘清社保“新规”最重要的十个问题
经济观察报·2025-08-16 13:28
社保新规核心解读 - 《解释二》第十九条明确"不缴纳社保的约定无效",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保时劳动者可解除劳动合同并获经济补偿 [1] - 政策并非"全民社保"新规,而是对2008年《劳动合同法》既有条款的司法解释 [4][5] - 主要影响在于增强劳动者维权动力,即便存在不缴社保约定,员工仍可离职后起诉企业索偿 [6] 社保缴纳现状分析 - 小微企业参保率低:2024年检查报告显示中小微企业"应参未参"缺口较大,国企/外企/大型民企参保较规范 [9] - 缴费基数合规性不足:2024年调研显示仅28.4%企业按实际工资缴纳,28.2%按最低下限缴纳 [10] -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覆盖缺口:2024年参保职工3.87亿人,较全国职工总数4.02亿人仍有差距 [9] 企业潜在应对措施 - 中小企业可能通过缩减岗位、延长工时或调整薪酬结构(如拆分"工资+社保补贴")应对成本压力 [12][13] - 劳务外包无法规避责任:劳务派遣单位需承担社保缴纳义务,违规派遣公司将面临法律风险 [15] - 历史欠缴存在争议:社保法未设追诉时效限制,但实际执行中税务部门需平衡征管力度与企业生存 [14] 社保制度长期影响 - 个人退休保障:2023年企业退休人员月均养老金3162元,但需满足最低15年缴费年限(2030年后将提至20年) [16] - 制度可持续性:现收现付制依赖参保人数增长,扩大覆盖面是维持养老金体系的关键 [16] - 区域差异显著:2024年北京/上海社保月缴费基数下限分别为6821元/7384元,低收入者负担比例更高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