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现阶段消费不足是一种结构性偏差 需用抓投资的政策力度和资金投入去抓消费 减少结构性偏差并形成稳增长促转型的新动能[1][3][7] 消费不足现状与性质 - 需求不足主要体现为消费不足而非投资不足 消费率处于国际偏低水平[3] - 消费不足主要体现在服务消费不足 重点是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社保养老等发展型消费[3] - 消费不足最大缺口在于农村居民 重点涉及近三亿农民工和近两亿进城农民工[3] - 消费不足实质是城乡二元结构问题 需通过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权利平等的城市化和城乡融合发展解决[3] - 终端需求指消费加非生产性投资 后者主要是与民生相关的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3] - 当前经济面临价格低迷名义增长低于实际增长债务负担重消费降级产能过剩等问题 根源均指向终端需求不足[3] 政策建议方向 - 需用抓投资的政策力度和资金投入去抓消费 将提升消费占GDP比重作为稳增长的硬任务[7] - 对低收入阶层增加收入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7] - 减少消费比重的结构性偏差是解决需求不足问题的第一性原理 政策资金投入于此将事半功倍[4] 结构性改革重点领域 - 以农民工为重点的新市民刚性住房为重点 着力解决住房结构性不足[9] - 允许地方政府通过专项债等筹措资金收购滞销住房转为保障性住房或租或售向新市民提供[9] - 深化农民居民养老保险体系改革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人口养老金不足缺口制约中国一半左右人口消费增长[10] - 通过国有权益资本划拨社保基金进入资本市场运作财政补贴和完善缴费制度等措施建立覆盖全民的养老保障体系[10] - 通过5年时间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人群养老金收入提升到1000元/月[10] - 以2024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领取人数18039万人为基数 5年内使该群体养老金达1000元/月 城镇职工与城乡居民养老金差距倍数从15:1缩至3.5:1左右[10] - 以城乡生产要素双向顺畅流动带动中国第二轮城市化浪潮[11] - 重点加快都市圈范围内中小城镇建设 核心城市之外中小城镇可容纳60%以上城市人口[11] - 通过提高城镇化比例达到75%以上和质量 力争十年左右实现中等收入群体倍增并拉动消费特别是服务消费增长[11] 增长高度与宽度关系 - 创新领域如DeepSeek人形机器人等提升经济增长高度即社会要素生产率[5] - 增长宽度指全部社会成员中不同部分形成对已有生产能力有效需求的程度 由教育社保人力资本建设社会流动性等推动[5] - 增长宽度问题解决不好将约束增长高度提升[5]
刘世锦:要减少消费不足的结构性偏差,形成稳增长促转型的新动能
搜狐财经·2025-08-16 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