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经济具有潜在需求巨大、潜在供给巨大和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三大优势 通过城镇化推进、中等收入群体扩张、高储蓄率支撑、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及人力资源优化等驱动因素 预计2025年将成为经济增长的转折年与逆转年 [3][12][16] 城镇化进程与消费潜力 - 2024年末中国城镇常住人口达9.44亿人 较2023年增加1083万人 城镇化率67.00% 同比提升0.84个百分点 [4] - 大量农村户籍人口虽在城市工作生活 但消费行为尚未完全城镇化 若其家庭完全融入城市生活将释放巨大需求 [4] - 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14元 名义增长5.3% 实际增长5.1% 中位数34707元 名义增长5.1% [5] - 中等收入群体(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4707元)扩张成为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5] 储蓄与资本供给优势 - 2023年中国国民储蓄率达43.52% 持续高于43% 显著超过20%左右的世界平均水平 [7] - 2024年末人民币存款增加17.99万亿元 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4.26万亿元 高储蓄率为信贷与投资提供基础支撑 [7] 科技创新与研发投入 - 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超3.6万亿元 同比增长8.3% 总量稳居全球第二 [8] - 基础研究经费支出2497亿元 同比增长10.5% 占研发经费比重6.91% 同比提升0.14个百分点 [8] - 中国理工科毕业生规模超过美日欧总和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及绿色能源领域具备技术优势 [10] - 企业研发规模优势显著 大型企业可拥有超十万研发人员 实现快速"从1到100"的技术应用转化 [11] 人力资源与经济增长潜力 - 2023年中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14.1%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持续上升 [11] - 尽管人口总量达峰且老龄化加剧(2022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4.9%) 但人力资源总量预计2040年前持续增长 2040-2050年保持稳定 [12] - 2021-2025年经济潜在增速预测均值为5.81% 2026-2030年为5.31% 2031-2035年为4.77% 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12] 政策实施与债务化解 - 2024年下半年推出12万亿元化债方案 其中2万亿元置换额度于2024年12月18日完成发行 2025年2万亿元置换债券已于2025年1月10日启动发行 [13] - 当前国债占GDP比例约25% 显著低于发达国家70%-100%及日本220%的水平 [13] - 2025年将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及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更大规模政府债券 [13] - 建议通过长期国债置换地方债 延长基础设施融资期限 并推动消费税改革、增值税优化及共享税比例调整 [14][15][16] 结构性改革与开放战略 - 建议在地方政府考核中增加居民收入增幅与消费增长指标 推动政策从投资导向转向公共服务与消费激励 [16] - 通过扩大市场准入、提供国民待遇及外资服务保障等措施 吸引外资并强化中国作为全球化新引领者的角色 [16]
【理论探索】李稻葵: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依然巨大
搜狐财经·2025-08-16 1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