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2024年年度财务报告会计监管报告核心观点 - A股市场共5,413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4年年度财务报告,其中主板3,185家、创业板1,377家、科创板586家、北交所265家 [1] - 192家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包括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56家,带持续经营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35家,保留意见72家,无法表示意见21家 [1] - 上市公司总体能够较好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和财务信息披露规则,但在收入、长期股权投资与企业合并、金融工具、资产减值、非经常性损益等方面存在会计处理或信息披露错误 [1] 收入相关问题 - 部分公司未恰当采用时段法确认收入和成本,如土地整理开发业务未确认收入亦未结转成本,或实际结算进度与履约进度差异导致收入和成本确认不合理 [2][3] - 部分公司错误将点价模式下金属商品销售价格变动作为可变对价处理,未将其视为嵌入衍生金融工具 [4] - 部分公司未恰当处理销售返利,错误将实物返利确认为预计负债而非合同负债 [5] - 部分公司合同履约成本会计处理不恰当,如采用产出法时对超出部分未及时计入损益,或采用投入法时未及时摊销成本 [6] 长期股权投资和企业合并相关问题 - 部分公司未正确判断合并财务报表范围,如错误将受制于三分之二表决权条款的被投资方纳入合并范围 [7] - 部分公司错误将被投资方分割为多个部分进行部分合并,如仅合并子公司股东负责的开发项目 [8] - 部分公司不当调整合并范围,如因收购方逾期付款重新纳入已处置子公司 [9] - 部分公司以"一揽子交易"方式分步收购时错误分步确认商誉,未在购买日一次性确认 [13] - 部分公司未恰当处理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或有对价,如未及时确认业绩承诺相关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5] 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相关问题 - 部分公司预期信用损失计提不恰当,如将有抵押与无抵押应收账款划分为同一组合 [20] - 部分公司错误将财务担保合同按或有事项准则处理,未按金融工具准则计提预期信用损失 [21] - 部分公司未正确区分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如对保证收益率的少数股东增资未确认金融负债 [22] - 部分公司未及时确认购买少数股东权益形成的金融负债 [24] - 部分公司错误将其他权益工具投资重分类为持有待售资产 [26] 资产减值相关问题 - 部分公司未恰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如对已交付未验收产品简单采用库龄法 [27] - 部分公司未恰当区分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如将诉讼中预付账款错误转为金融资产 [28] - 部分公司采用重置成本法计量长期资产可收回金额,方法不当 [29] - 部分公司未充分计提在建工程减值准备,以子公司净资产减至零为由停止计提 [30] 其他确认与计量问题 - 部分公司未恰当核算定制化产品研发支出,错误按无形资产准则资本化 [32] - 部分公司将高速公路修复支出错误计入营业外支出而非固定资产成本 [33] - 部分公司未正确处理解除租赁违约金,错误计入营业外支出而非资产处置损益 [36] - 部分公司未确认股权转让连带责任预计负债,不当确认处置收益 [37] 列报与披露相关问题 - 部分公司财务报告重要性标准披露不到位,如未披露具体科目标准或采用统一金额标准 [41][42] - 部分公司错误计算稀释每股收益,将反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纳入计算 [43] - 部分公司未按规定披露报告分部,如未单独披露占收入12%的光伏业务 [44] 非经常性损益相关问题 - 部分公司将税收优惠等正常经营相关损益错误列为非经常性损益 [45] - 部分公司未将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列为非经常性损益 [46]
上市公司2024年年度财务报告会计监管报告
搜狐财经·2025-08-17 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