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趋势 - 医药电商行业困境已扭转 头部企业业绩持续兑现 市场底部周期结束 新上升周期到来 [1] - 行业估值整体不高 但已从单纯卖药平台转型为"医疗服务+医药零售+AI"驱动的综合性行业 头部企业有望提前受益 [3] - 医药零售行业竞争激烈 但各平台持续加大投入 2019年公司占在线零售药房市场份额达29.8% [7] 公司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收352.9亿元 同比增长24.5%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盈利35.7亿元 同比增长35% 归母净利润25.9亿元 同比增长27.4% [1] - 2025年上半年毛利88.9亿元 同比上升32.7% 毛利率25.2% 处于高位水平 [1] - 2022-2024年营收从193.83亿元增至581.60亿元 2024年净利润超41亿元 [8]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25.9亿元 同比增长27.4% 年内股价涨幅超117% [8][3] 运营数据 - 2025年二季度末年度活跃用户超2亿 第三方合作商家超15万家 互联网医院日均问诊单量超50万 [3][9] - 到家医疗健康服务扩展至7大类64项 覆盖23个城市 提供超160款快速检测服务 [9] - AI京医系列产品累计服务用户超5000万 覆盖看病买药全流程 推出首个医院全场景AI产品"京东卓医" [10] 资本市场表现 - 财报发布后股价暴涨超11% 盘中市值突破2000亿港元 创两年多新高 [3] - 动态市盈率38倍 远高于行业平均11.96倍 阿里健康动态市盈率55倍 [3][10] - 中金上调2025及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30%/21%至45.1亿元和52.8亿元 维持"跑赢行业"评级 [11] 战略转型 - 从医药零售向多元化大健康产业集团转型 完善"医、检、诊、药"服务闭环 [9] - 深耕互联网医院重点专科领域 强化到家、到店服务能力和生态建设 [9] - 在AI领域实现突破 推出多款专业服务智能体和医生辅助工具 [10] 发展历程 - 2011年开始布局医药行业 2015年获C证具备自营网上药店资格 2019年独立运营 [5][7] - 2020年底市值突破6000亿港元 随后三年跌幅超90% 最低市值600多亿港元 [7] - 背靠京东集团资源 成立时间晚于阿里健康但早于美团医药 [5]
半年净赚25.9亿,刘强东的医药生意大爆发
36氪·2025-08-17 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