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GPT-5“让人失望”,AI“撞墙”了吗?
华尔街见闻·2025-08-17 11:00

核心观点 - OpenAI发布的GPT-5未能达到市场预期,未带来革命性突破,引发用户和投资者失望 [1][3][4] - AI行业竞争格局改变,OpenAI一家独大局面被打破,Google、Anthropic、DeepSeek和xAI等竞争对手已缩小差距 [4] - AI发展重心从追求AGI转向产品化和商业应用,资本市场更关注实际增长而非技术突破 [2][7][8] - "规模定律"面临瓶颈,数据枯竭和算力限制制约大型语言模型发展 [5] - 技术进步放缓引发对"AI寒冬"的担忧,但资本仍在持续涌入AI领域 [6] 技术表现 - GPT-5发布后因技术故障表现"笨拙",用户抱怨其不如前代产品,犯下低级错误如错误标注美国地图 [1][3] - CEO Sam Altman承认发布"坎坷",解释称底层"自动切换器"失灵导致系统调用较弱模型 [3] - 资深用户对其性能和"个性"变化不满,认为基准测试表现平平 [1] - 评估发现GPT-5在不同任务中表现并非明显逊色,但在成本效益和速度方面表现出色 [7] 行业竞争 - OpenAI一家独大局面不复存在,Google、Anthropic、DeepSeek和xAI等竞争对手已缩小前沿开发差距 [4] - 行业竞争焦点从模型能力极限转向更务实、更具成本效益的产品化落地 [2] - AI公司开始派遣"前线部署工程师"入驻客户公司帮助集成模型,显示战略转变 [7] 技术发展瓶颈 - "规模定律"面临两大制约:数据枯竭和算力限制 [5] - AI公司几乎耗尽互联网上所有免费训练数据,正寻求与出版商和版权所有者达成新数据交易 [5] - 训练和运行大型AI模型消耗巨大能源,GPT-5训练动用数十万颗英伟达下一代处理器 [5] - Altman承认底层AI模型仍在进步,但像ChatGPT这样的聊天机器人"不会变得更好了" [5] 资本市场反应 - 尽管技术前景争论不休,AI相关股票和初创公司估值持续飙升 [7] - 英伟达市值攀升至4.4万亿美元接近历史高点,OpenAI投资方软银集团股价过去一个月上涨超过50% [7] - ChatGPT为OpenAI带来年经常性收入达120亿美元 [8] - 今年AI已占全球风险投资总额的33% [6] 未来趋势 - 行业焦点从AGI转向产品化和商业应用创新 [2][7][8] - 纯文本训练的LLM进入回报递减阶段,基于多模态数据的"世界模型"仍有巨大潜力 [7] - 投资者认为当前模型中仍有巨大价值未被挖掘,商业和消费应用开发"刚刚触及皮毛" [8] - 即使无法实现AGI,仍有很多创新机会可创造商业价值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