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Dojo项目终止分析 核心观点 - 特斯拉宣布终止Dojo超级计算机项目 转向AI6融合架构芯片战略 从垂直整合转向外部合作 [1][27] - Dojo项目失败源于技术缺陷 内存不足与软件生态薄弱 以及核心团队集体离职 [12][16][20] - 事件凸显英伟达在AI硬件领域的统治地位 其CUDA生态构成难以逾越的护城河 [22][25] 技术缺陷 - 内存设计失误:D1芯片354个核心仅配1.25MB SRAM 远低于现代AI模型需求 被迫追加PCIe内存卡补救 [12][13] - 软件生态薄弱:需自建封闭指令集与软件栈 开发成本远超预期 无法匹敌CUDA生态成熟度 [14][15] - 架构局限性:专为视觉训练优化的设计无法适应Transformer等新模型演进 陷入"进化死胡同" [17] 管理危机 - 人才流失:2025年8月项目负责人Peter Bannon及20名核心工程师集体跳槽至前负责人创立的DensityAI [20] - 战略矛盾:财报会议后三周即终止项目 暴露决策层对技术路线判断失误 被动调整而非主动升级 [21] 行业竞争格局 - 英伟达优势:H100采用4nm工艺领先Dojo的7nm 且特斯拉实际算力75%依赖英伟达GPU [23][24] - 生态壁垒:CUDA拥有20年积累的开发者社区与工具链 替代成本极高 [25] - 财务压力:2025Q2特斯拉汽车收入降16% 迫使削减Dojo等高投入长周期项目 [26] 新战略转向 - AI6芯片定位:主打推理优化 兼顾训练功能 但技术专家质疑其训练效率将显著低于专用芯片 [29][31] - 供应链调整:与三星签165亿美元代工协议 增加对AMD等外部供应商依赖 [34][35] - 战略妥协:放弃全栈自研幻想 回归行业分工模式 集中资源于Robotaxi等商业化项目 [36] 行业启示 - 垂直整合风险:即便特斯拉级别的公司也难以突破硬件+软件双重创新壁垒 [38] - 专业化vs通用化:Dojo极端专用化路线失败 显示当前阶段通用GPU仍具适应性优势 [39] - 生态价值:CUDA案例证明软件生态构建比单纯硬件性能更重要 [25][38]
Dojo的死亡,特斯拉万亿AI帝国梦的破碎与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