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牛市,终于又来了!公募基金“画风”却变了
搜狐财经·2025-08-17 22:01

牛市公募基金新趋势 - 当前牛市环境下公募行业出现反常操作:绩优基金密集限购、基金公司自购权益基金金额同比翻倍、明星基金经理光环减弱 [2] - 与2019-2021年牛市形成鲜明反差:当时行业追捧明星基金经理并争相发行新基金,导致"百亿爆款"与"冠军魔咒"现象 [2] - 行业正经历从规模崇拜到业绩为王、从个人英雄主义到体系化作战的蜕变 [2] 绩优基金限购现象 - 上证指数重返3700点后,约190只年内收益率超50%的主动权益基金中31只实施限购 [4] - 限购核心诉求是在短期收益保护与长期策略可持续性间寻找平衡,避免收益稀释和高位接盘 [4] - 大量申购资金涌入会迫使基金经理高位建仓,承受高昂交易成本和冲击成本 [5] - 特定策略基金存在容量上限,规模暴增可能导致买入次优标的损害持有人利益 [5] 基金公司自购新特点 - 截至8月15日137家公募实施自购,较去年增33家,总额超50亿元(达去年全年的80%) [8] - 权益类基金自购净申购额超27亿元占比过半,56家自购股票型基金、73家自购混合型基金 [8] - 自购时机突破传统模式:南方基金8月斥资2.3亿元申购权益类ETF并承诺持有一年 [10] - 市场上行阶段的自购行为展现对长期趋势信心,也反映降费背景下的盈利压力 [12] 投研体系平台化转型 - 行业逐步摆脱对基金经理个人依赖,向团队化、制度化方向转型 [14] - 永赢基金组建四大专业投研团队,推行"平台式、一体化、多策略"模式 [14] - 平台化模式可提供多元产品选择,适应不同市场风格 [15] - 激励机制转向"团队共享+长期绑定",通过股权激励、核心员工持股等方式留住人才 [16][17] 投资者决策逻辑转变 - 投资者从追捧明星经理转向关注公司整体实力,更重视投研团队稳定性和长期业绩可持续性 [21] - 限购行为被解读为对策略容量的敬畏,自购被视为对市场估值的认同 [21] - 市场反馈显示投资者筛选维度转向基金公司综合实力及业绩可持续性 [22] - 平台化模式在应对复杂行情时展现出更强适应性,是未来发展方向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