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前景与市场空间 - 灵巧手被称为机器人领域的"最后一厘米",其工程量可能占整机开发的一半[1] - 人形机器人进入量产元年,灵巧手赛道迎来密集产品发布与融资潮[1] - 灵巧手占机器人价值比重有望超过30%,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超50亿美元,2024-2030年CAGR达64.6%[1][5] 技术发展与产品迭代 - 自由度成为核心竞争指标,国内厂商已从10+提升至20+自由度,接近人手21-27个自由度的水平[3] - 特斯拉Optimus第三代灵巧手自由度达22个(此前11个),宇树科技Dex5单手集成20个自由度,灵巧智能DexHand021 Pro具备22个自由度仿生架构[3] - 传动方案呈现多元化:微型丝杠效率高但成本高,腱绳传动灵活但寿命低,连杆传动承载强但速度受限[7] 产业链与竞争格局 - 国内灵巧手企业超40家,参与者包括兆威机电、禾川科技等上市公司及灵巧智能、灵心巧手等初创公司[2] - 代表性产品包括DexHand021、DM17系列、Linker Hand、BrainCo、OHand等,覆盖工业、医疗、生活服务等多领域[2] - 灵心巧手L10产品国内售价1.99万元,较海外竞品6-10万元具备显著价格优势[4] 资本动态与商业化进展 - 2025年以来傲意科技、因时机器人等获融资,帕西尼4个月内累计融资10亿元,京东战略领投其A轮[5] - 灵心巧手完成数亿元天使轮融资,蚂蚁集团领投,月订单超千台,成为全球少数能量产高自由度灵巧手的企业[6] - 灵巧智能DexHand021已量产,升级版DexHand021 Pro展示22自由度仿生架构[5] 技术挑战与发展路径 - 需平衡自由度、驱动方式、感知能力三大维度,硬件层面存在驱动、传动、感知三大核心组件技术路线选择[7] - 软件层面具身智能大模型尚处早期阶段,类似ChatGPT出现前1-3年的技术积累期[8] - 行业趋向软硬件一体化发展,需自研数据库、数据采集系统及灵巧操作大模型以构建竞争优势[7]
竞逐“最后一厘米”灵巧手掀起资本热潮
证券时报·2025-08-18 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