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人喊打的机械车位,终于活不下去了
虎嗅·2025-08-18 07:47

行业现状 - 机械式停车设备在国内销售额和新增泊位数连续4年下滑 2020年至今已跌至巅峰时期一半以下 [4] - 立体车位对开发商吸引力快速减弱 行业面临严峻挑战 [5][6] - 行业协会呼吁加大研发力度并拓展出口市场以提升竞争力 [6] 产品设计缺陷 - 机械车位普遍采用升降横移式设计 宽度限制仅1.85米 远低于标准划线车位的2.5米 [16][20] - 车身宽度限制与主流新能源车尺寸冲突(如5米长/3米轴距/2米宽的车型)导致停车困难 [23] - 刚性方钢结构易造成轮毂刮擦 停车过程需精准操作 用户体验差 [21][25] 政策与执行矛盾 - 地方政府对新建建筑车位配比有强制要求(如杭州住宅每户0.7-2.2个 商场每100m²需0.4个)但未强制机械车位占比 [31][32] - 部分城市明确限制机械车位使用比例(如杭州住宅禁用 商场≤30% 其他建筑≤50%) [34] - 开发商为达标验收采用机械车位 但存在租用设备或搭建临时架子的应付行为 [48] 运营维护问题 - 多数商场未配备操作人员 破损设备缺乏维护 导致机械车位实际无法升降 [41][42] - 硬件失效事故频发 存在车辆坠落风险 [43] - 低效维护使机械车位沦为"难停的平面车位" 未能缓解停车紧张 [49][50] 用户反馈与市场趋势 - 社交平台用户普遍对机械车位体验负面 主要抱怨集中在设计缺陷和维护不足 [8][10] - 高端自动化立体车库受用户欢迎 证明技术改进可提升接受度 [55][56] - 行业销量下滑反映开发商和用户双重不认可 市场进入萎缩周期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