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两只蝴蝶》赚 5 亿,作者只拿了 5000 元
36氪·2025-08-18 08:40

核心观点 - 歌曲《两只蝴蝶》在彩铃时代创造了超5亿流水但词曲作者仅获得5000元收入 反映早期音乐行业版权分配机制存在系统性缺陷 [5][9][16] - 创作者牛朝阳对收入落差表现出超然态度 更看重作品传唱度和情感价值而非经济利益 [11][13][15] - 彩铃时代利益链中运营商和唱片公司占据主导 创作者分成比例极低且缺乏透明度 [9][16][18] - 盗版横行进一步侵蚀创作者收益 行业缺乏有效维权渠道和版权保护机制 [9][16][19] 行业分析 彩铃业务模式 - 每条彩铃定价2元 运营商先抽取大部分收入 剩余部分由唱片公司分配 创作者实际到手不足应得一半 [9][16] - 《两只蝴蝶》彩铃下载量达2.6亿次 理论总流水5.2亿 但创作者分成仅0.01% [5][9] - 运营商被指常隐瞒真实销售收入 通过复杂分成规则压缩内容方利润空间 [16] 版权保护现状 - 2004年牛朝阳仅以5000元价格授权版权3-5年 此后未再获得任何分成 [7][9] - 盗版市场通过磁带/CD/影视配乐等渠道非法获利 创作者无法追踪和索赔 [9][16] - 行业缺乏标准化版权管理系统 短视频等新兴渠道加剧侵权现象 [16][18] 公司动态 创作者牛朝阳 - 2004年同时担任电视剧《281封信》编剧/导演/词曲创作 十首原创歌曲包含《两只蝴蝶》 [5] - 证实版权从未被买断 但主动维权意愿较低 更关注创作本身的社会价值 [7][11][15] - 作品商业价值与情感价值形成鲜明对比 单曲创造的文化影响力远超经济回报 [13][15][20] 相关方庞龙 - 作为《两只蝴蝶》演唱者获得主要公众知名度 但未提及具体收益分成情况 [7][15] - 同名专辑推动歌曲成为彩铃时代现象级作品 单日下载量峰值达千万级 [5][7] 行业影响 - 案例折射早期音乐产业"重渠道轻内容"的结构性问题 创作者权益保障机制缺失 [16][18][21] - 现行版权分配体系难以激励持续创作 需建立透明化分成规则和维权通道 [18][20][21] - 用户消费习惯从彩铃转向流媒体 但核心版权问题仍未彻底解决 [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