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产品与技术 - AE200采用倾转旋翼构型 纯电动力 航程200公里 巡航速度248公里/小时 支持垂直起降 无需跑道[2] - 智能灵动舱融入汽车产业智能交互系统与人体工学设计 包含灵动中岛、云端座椅、天际光影系统、智能空气管家等创新元素[1] - 座舱配置3排4-6座灵活布局 第三排座椅采用电动坐垫翻折技术 可在载人与载物模式间切换[2] - 安全性设计采用"八轴内四倾转"构型 内层四个倾转旋翼加外层四个升力旋翼 保障故障状态下安全降落[10] - 适航审定进度领先行业平均周期1-2年 安全性标准达一亿分之一故障率 远超传统航空器千万分之一标准[4][14] 商业化与市场定位 - 目标应用场景为低空文旅、低空交通出行和应急救援 例如虹桥机场至莫干山153公里航程仅需42分钟 浦东机场至陆家嘴航程缩短至10分钟[2][22] - 定价策略为直升机价格的1/3至1/5 约地面专车价格的2-3倍 单座15分钟航程成本约压缩至400-666元[10] - 已获华龙航空、工银金租数百架意向订单 与川航集团、中信海直等建立战略合作[4] - 2025年底全球总部基地投产后具备年产40-50架产能 2026年开启小批量生产[15] 技术路线与研发进展 - 专注纯电路线 基于国内新能源汽车基建配套优势 未来考虑混合动力补充800公里以上长航程需求[6][7][18] - 2025年三季度末启动载人飞行试验 目标成为国内首个完成载人试飞的6座eVTOL产品 2026年完成适航取证[8][13] - 研发难点集中于倾转旋翼多姿态控制(90度至0度)及满足超高安全性标准[14] - 通过自研+联合开发模式保障供应链安全 例如与卧龙电驱合资开发电推进系统[23]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eVTOL主机厂数量超30家 较2024年前增长约一倍 技术路线分化出纯电、油电混动、氢电混动等派别[6][18] - 全球eVTOL研发企业超1000家 沃飞长空在《航空周刊》全球前十榜单中研发取证速度排名第一[4][26] - 行业淘汰赛将于2026年后进入商业化阶段 比拼重点从研发取证转向价格、性能、场景适配及服务[26] - 最终存活企业预计不超过两位数 核心竞争要素为资金实力(参考Joby年研发费用数亿美元)及航空专业人才储备[27][28] 战略优势与资源 - 背靠吉利汽车获得供应链协同(座舱、电驱系统、充电系统)、制造经验及出行平台流量支持[4][6] - 团队具备航空基因 研发人员规模近600人 覆盖研发、生产及运营管理板块[4][30] - 中国供应链在硬件(性价比、稳定性)和软件(通信保障)方面具全球竞争优势[25] - 适航认证层面需应对FAA/EASA与CAAC双边认证缺失的出海挑战[25]
对话沃飞长空:eVTOL行业普遍还在卷研发和取证,2026年后才会开始卷商业|产业专访
36氪·2025-08-18 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