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乱象 - MCN机构利用未成年人涉世未深、渴望成名的心理 以高保底、流量扶持、出名、成网红等虚幻承诺和短期利益为诱饵 诱导其签下不平等合作协议[1] - 部分MCN机构口头称需家长同意 但对实际操作语焉不详 表示"家长同意了 自己签合同就行"或"签不签合同都没效果 毕竟没成年"[2] - 借用成年人身份信息完成平台实名认证是行业内心照不宣的做法 招聘人员直接支招规避实名认证:用别人账号找成年人完成认证后绑定自己账号提现[2] 合同条款 - 线下纸质合作协议是主播最容易栽跟头的地方 与签约前口头承诺大相径庭[2] - 承诺的高额保底薪资要么不写入合同 要么写入后以直播时长不足、配合度不高、未完成KPI等理由克扣甚至拒发[3] - 合同采用模糊的"有效直播时长"概念 机构执行中标准严苛且随意 素颜出镜、眼睛看电脑等都被认定无效时长[3] 工作模式 - 每天直播要求3至6小时 但开播前设备调试需半小时以上 每场必须持续3小时以上 直播时间被强制安排在凌晨或早晨等竞争较小时段[4] - 实际工作时间远超规定 包括下播后需与打赏用户维系感情 常通话至凌晨 每天总工作时长超过10小时[4] - 机构以"暧昧经济"为主要盈利模式 要求主播通过打PK赛提升段位 凌晨12点前需开播凑票[4] 解约纠纷 - 合同核心条款要求必须播满一年 做不满需将前3个月保底薪资退给公司[5] - 当主播提出解约时 MCN机构迅速翻脸索赔 此前"随时离职"承诺成为空谈[5] - 14岁少女解约被索赔近1.7万元 半年仅获1.3万元工资 16岁少女因"擅自直播"被索赔30万元[1] 法律风险 - 部分MCN机构为利益驱使不惜踩踏法律红线 利用未成年人社会经验不足设下合同陷阱[6] - 签约时仅电话通知监护人 签名实为公司代签 此类合同被认定为无效[5] - 国家严控未成年人从事主播的法律法规需更严格落实 平台监管责任有待加强[6]
17岁女主播被要求陪“榜一大哥”聊到凌晨,记者调查MCN机构与未成年人签约乱象
齐鲁晚报·2025-08-18 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