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Robotaxi市场呈现明确梯队划分,Waymo以1500辆车队规模和每周25万次付费服务稳居全球第一[4],百度萝卜快跑覆盖全球15座城市,拥有超1000辆无人车和1100万次出行服务,位列国内第一、全球第二[4] - 特斯拉作为新进入者,凭借自动驾驶技术和汽车整合生产能力,计划在2026年底前在美国部署数十万辆甚至超过一百万辆无人驾驶车辆,可能颠覆市场格局[4] - 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在巨头夹缝中激烈竞争,争夺行业第三的生存席位,竞争焦点集中于一线城市和海外市场的运营许可与服务网络扩张[3][5] 公司运营与扩张 - 小马智行宣称是国内唯一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开展全无人Robotaxi收费运营服务的企业,并在北京、广州、深圳、韩国首尔开展7×24小时自动驾驶测试[5] - 文远知行自称是全球唯一在沙特、中国、阿联酋、新加坡、法国和美国六个国家持有自动驾驶许可的企业,并获准在北京开展夜间道路测试,以构建7×24小时服务网络[5] - 两家公司均与出行平台Uber达成战略合作,文远知行将服务覆盖全球15座新增城市[7],小马智行的Robotaxi服务也将在下半年接入Uber平台,并从中东市场启动[7] - 小马智行与北汽、广汽合作启动第七代Robotaxi量产,已完成产能爬坡,在两个月内生产超200台车辆,目标在2025年底实现千台Robotaxi规模[8] 财务表现 - 文远知行第二季度总营收同比增长60.8%至1.27亿元人民币,其中Robotaxi业务营收同比暴增836.7%至4590万元,占营收比重提升至36.1%[11] - 文远知行Q2营业成本同比增长70.4%至9150万元,营业费用大幅增加至4.88亿元,导致净亏损4.06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11] - 小马智行第二季度总营收达1.5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5.9%,环比增长53.5%,Robotaxi乘客车费收入同比增长超3倍[12] - 小马智行Q2经调整研发费用高达3.16亿元,运营费用达到4.64亿元,同比增长75.1%,净亏损为3.82亿元,比去年同期亏损扩大72.5%[12][13] - 两家公司均陷入"规模扩张—成本费用飙升—亏损加剧"的循环,车辆投放增加未能改善边际效益[13] 商业化挑战 - Robotaxi定位于L4级别自动驾驶,但复杂场景处理能力不足,安全事件如小马智行车辆碰撞起火案例制约政策放开和公众信任[7][15] - 硬件成本持续下降,Waymo五代车成本约10万美元,特斯拉Cybercab量产后有望降至3万美元以内,萝卜快跑第6代车成本下降60%至约20万元,小马智行第七代车成本从100万元降至27万元,未来三年有望再降30%-40%[17] - 但系统总成本仍高,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Robotaxi单车产品投入约30万元,年维修成本约5万元,运营成本约3万元,安全冗余成本在3-10万元不等,而当前行业单年营收仅约6万元/年,无法覆盖成本[17] - 网约车市场已饱和,Robotaxi大规模投放可能面临订单不足问题,难以支撑运营成本[18] - 行业终局玩家可能包括车企和出行平台,如特斯拉、小鹏汽车、上汽智己、滴滴自动驾驶、曹操出行等,它们凭借技术迭代、成本控制和生态整合能力,对纯Robotaxi玩家构成跨界竞争压力[19]
Robotaxi半年考:小马、文远贴身肉搏争抢“第三”宝座
36氪·2025-08-18 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