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系列报道四:“郑州方案”:全球定价新范式的崛起
搜狐财经·2025-08-18 16:48
郑州商品交易所国际化战略 - 郑州商品交易所通过"郑州方案"成功将本土优势品种打造为亚洲定价基准 在全球大宗商品定价体系中建立中国影响力[1] - 开放路径选择基于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 中国是全球最大PTA生产国和消费国 主导全球植物油进口与消费市场[2] - PTA和菜油 菜粕 花生期货上市后市场规模稳步扩大 期现货市场加速融合 为对外开放奠定良好基础[2] 制度型开放具体措施 - 优化交割规则 增加保税交割和出口型车船板交割方式 配套增设保税交割仓库和车船板交割服务机构[3] - 开展多样化市场培育活动 吸引产业链境外企业参与[3] - 推动聚酯板块产业链品种上市 包括短纤 PX 瓶片期货和期权[3] - 修改短纤交割规则 增加仓库交割方式 缩短仓单有效期[3] - 扩大合格境外投资者可交易品种范围 允许参与聚酯产业链品种交易[3] 油脂油料品种开放进展 - 2021年将进口菜粕纳入交割范畴 实施后进口菜粕仓单注册量占比达54%[4] - 2023年初推动菜油 菜粕 花生期货和期权作为特定品种一体化对外开放 配套修改4项规则制度[4] - 2024年修订花生期货规则制度 增设5月合约 满足进口企业风险管理需求[4] 服务国家战略与全球应用 - "郑州价格"在RCEP和"一带一路"贸易中应用范围扩大 体现国家战略与全球经贸格局重塑[5] - 通过差异化开放策略应对监管制度对接差异和汇率波动风险 包括分品种推进 分层次开放和尝试远程清算[6] - 期货市场国际化需建立在人民币国际化基础上 取决于国家金融市场制度型开放[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