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元素特性与开采挑战 - 稀土元素是17种化学性质相似的金属 包括15种镧系元素及钪和钇 支撑现代技术生态系统[1] - 尽管地壳中相对丰富 但具备经济开采价值的浓度罕见 分离难度极高[1] - 分离过程涉及浓缩、裂解、溶剂浸出、沉淀及多步分离 需先进化学工程技术[1] - 生产高纯度稀土元素需大量资本投入和技术支持 产生大量化学废料 环境和经济成本高昂[1] 应用领域与战略价值 - 稀土元素为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高分辨率显示屏、可充电电池、医疗成像系统及激光器提供动力[2] - 在清洁能源转型中至关重要:钕、镨和镝用于高效电动汽车电机和直驱风力涡轮机 镧和铈是电池化学关键成分[2] - 国家防御领域不可或缺:用于夜视仪、雷达系统、精确制导武器、信号干扰、GPS系统及先进航空航天合金[2] - 兼具民用科技与军事应用双重属性 使安全稳健的供应链成为地缘战略重点[2] 中国主导地位与形成原因 - 中国供应全球60%至70%的稀土矿 拥有全球85%至90%的提炼能力 生产全球约95%的永磁体[2] - 主导地位得益于数十年国家战略 早期实施巩固国内生产控制权、鼓励下游加工业、限制原矿出口等政策[2] - 通过数十亿投资建设采矿基础设施 开发专有分离技术 建立纵向一体化工业综合体[3] - 大规模运营实现成本效益 压低全球竞争对手价格 创造需类似规模或巨额补贴才能承受的价格环境[3] 全球供应链竞争与挑战 - 2023年中国对镓和锗等关键元素实施出口限制 被视为对美国阻止中国获得先进半导体制造技术的战略反制[3] - 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等盟国致力重建替代稀土供应链 但面临严峻挑战[4] - 开发新稀土矿需10至15年时间 受复杂许可程序、环境影响评估及重大融资障碍阻碍[4] - 建立溶剂萃取厂或磁铁生产设施需数十亿美元投资、高风险承受能力及漫长回报周期[4] - 西方国家缺乏稀土元素分离专业技术知识 重建能力需数年时间 难以匹配中国规模与成本效益[4] 解决方案与发展方向 - 供应链危机是西方国家自身选择结果 出口管制促使中国采取防御措施 形成限制与反限制循环[5] - 需重新调整方法 包括对回收技术积极投资 有选择地与中国及其他参与者合作[5] - 应与资源丰富发展中国家建立公平伙伴关系 支持当地选矿、技能发展及长期工业能力[5] - 需通过外交对话建立清晰沟通渠道 控制紧张局势 避免误判 提高资源流动透明度[5]
稀土元素:中国来之不易的优势与全球困境
搜狐财经·2025-08-18 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