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行动概述 - 龙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将于8月18日启动电动自行车乱停放专项整治行动 [1][2] - 行动旨在通过分级分类系统治理,率先破解超大城市电动自行车治理难题,最终实现全域严管 [1][2] - 治理路径为“科技支撑、规则引领、精准治理” [1][2] 技术应用与创新 - 创新引入AI 3D建模技术,即实时三维场景重建技术,构建智能化、高精度的电动自行车停放识别体系 [2][3] - 该技术源于点云渲染优化和概率辐射场建模,相比传统技术具有高精度、低算力开销的优势,并支持动态目标跟踪 [3] - 技术能精准还原停放场景,识别车辆位置和停放时长,结合AI算法自动识别长期停放车辆,为科学治理提供数据支撑 [2][3] 分级分类治理策略 - 构建以试点带动全域严管的长效治理机制,分试点攻坚、深化攻坚、全面铺开三个阶段有序推进 [4][5] - 第一阶段划定8个重点地铁站周边为一类严管区,划线区域内连续停放超过3天的车辆将被迁移至临时停放区 [4] - 第二阶段整治范围扩大至全区重点商圈、大型写字楼周边,二类严管区连续停放超过5天的车辆将被迁移 [4] - 第三阶段整治范围将全面扩展至全区所有公共空间,实现无死角覆盖 [5] 治理目标与配套措施 - 短期目标为实现重点区域电动自行车动态清理、公共空间初步释放 [5] - 中期目标为实现全区重点公共区域电动自行车动态规范管控,核心商业区域市容秩序显著改善 [5][6] - 长期目标为优化整体市容秩序,实现城区面貌彻底改变、居民生活品质跃升 [6] - 各街道将按照“能划尽划、应划尽划”原则合理划分停放区域,并开设网上民意渠道供市民投诉反映 [6] 治理背景与挑战 - 深圳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呈爆发式增长,庞大的数量与无序停放阻碍市民通行并破坏城市环境秩序 [2] - 电动自行车治理面临管理制度不健全、社会共识难凝聚、治理合力不足、空间供需失衡等多重困境 [2] - 深圳作为管理人口超2000万的超大城市,电动自行车乱停放已演变为系统性治理顽疾 [7]
“电鸡”未停地铁口划线区域将统一迁移
南方都市报·2025-08-18 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