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规划 - 广州提出798平方公里的海陆空间规划,其中海域385平方公里,陆域413平方公里 [3] - 构建"一带三区、串珠成链"的海岸带空间格局,"一带"指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带,"三区"包括北部古港活力都市风貌区、中部海岛生态人文风貌区、南部滨海智创新城风貌区 [3] - 串联14个海岛及滨海特色产业集聚区,为海洋经济提供战略空间 [3] 海岛开发 - 广州现有14个海岛,总面积97平方公里,其中有居民海岛5个面积95平方公里,无居民海岛9个面积2平方公里 [6] - 首次明确无居民海岛开发导向,大虎岛划为生态保护类,8个无居民海岛划为发展类,包括游憩用岛、农林牧渔用岛等 [6] - 上横挡岛、下横挡岛定位为休闲游憩用岛,开展科普教育、自然观光等活动 [6] 产业发展 - 2024年广州海洋生产总值4979亿元,占全省25% [7] - 三大特色产业集群:海洋交通运输业、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业、滨海旅游业 [7] - 产业升级路径包括主导产业优化提升、新兴产业加速培育、潜力产业前瞻布局 [7] - 采取"核心+组团+集群"空间布局,南沙科学城定位为海洋科技创新核心 [7][9] 产业布局 - 规划六大产业组团和五大产业园区,包括龙穴岛国际海洋岛、南沙湾-慧谷-明珠科学园等 [9] - 南沙116.64公里海岸线占规划陆域面积74%,十个区域进行精准定位 [9] - 南沙全域定位为"南部滨海新城段",突显其核心承载区地位 [9] 生态保护 - 海域面积中生态保护区占36.29%,生态控制区占0.19%,海洋发展区占63.52% [10] - 海洋发展区包括港口区17.66%、航运区24.63%、文体休闲娱乐用海区5.67%等 [10] - 大陆海岸线中优化利用岸线占80.22%,包括工业、城镇、港口航运设施等 [13] 海岸管理 - 首次引入"海岸建筑退缩线"制度,退缩区实行正面清单准入管理 [14] - 海岸功能规划包括生产作业海岸69.44公里、生产防护海岸167.16公里等 [13] - 差异化管控平衡保护与开发需求,加强生产防护 [14] 区域协同 - 2025年形成珠江口"黄金内湾"标志性区域,2035年建成特色突出海岸带 [15] - 共建世界一流港口群,完善大湾区跨江跨海通道布局 [15] - 共育黄金内湾海洋创新发展带,打造世界级海洋创新发展带 [15] - 广州港货物、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全球第五、第六 [17]
广州首提“海岸退缩线”!正面清单严控开发 15%海域留白
南方都市报·2025-08-18 2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