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蔡浩宇首款 AI 游戏正式上线,试玩后我发现最该慌的是多邻国
36氪·2025-08-19 07:49

游戏产品分析 - 游戏「Whisper from the Stars」采用全对话推进机制,玩家需通过语音或打字与角色Stella互动,剧本设定为天体物理学生遭遇星际意外[2] - 游戏AI模型具备强上下文记忆能力,能存储玩家个人信息和偏好以增强代入感,角色微表情和情绪变化表现生动[3] - 游戏采用云技术导致声画不同步,延迟程度存在个体差异但总体不影响体验[3] - 后期任务触发机制存在缺陷,需通过冗长对话才能激活关键词,导致玩家体验割裂[9] - 游戏定价27元人民币,完整通关时长约6小时,当前仅支持英语版本[1] AI技术应用 - 该游戏采用大语言模型实现NPC自由对话,角色可生成超过100,000行对话内容,技术灵感源自《黑客帝国》[11] - 行业出现多款AI对话游戏原型,包括英伟达与Convai合作的赛博拉面店Demo,索尼计划用OpenAI技术重塑《地平线》对话系统[11] - 微软MUSE模型尝试用AI直接生成游戏画面,但可玩性仍受限[12] - AI在游戏原型构思阶段效率显著,可缩短「构思→试错」周期,但落地阶段仍需人工把控玩法逻辑和多样性[22] 行业趋势 - 蔡浩宇提出激进观点:AIGC将颠覆游戏开发,未来仅顶尖天才团队和业余爱好者能持续创造价值[13] - GDC 2025报告显示33%游戏开发者已使用生成式AI工具简化工作流程[13] - 头部厂商如Naughty Dog和CD Projekt RED认为AI目前仅适用于概念验证阶段,核心创意设计仍需人工完成[23] - 《赛博朋克2077》开发方表示AI构建复杂游戏世界尚有技术瓶颈,距离实际应用有较大差距[23] 产品体验评价 - 游戏初期AI交互带来新鲜感,但长期体验显示节奏缓慢、目标模糊,易陷入「有话聊无事做」的真空状态[19] - 星际探索设定与自由对话机制存在割裂,背景故事仅起辅助作用且可能破坏沉浸感[16] - 行业共识认为游戏性设计仍是AI难以突破的领域,需遵循传统开发「基本法」[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