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外资银行的中国变局:关网点、深耕高端财富、转战中西部
钛媒体APP·2025-08-19 17:43

外资银行在华战略调整 - 2025年初以来外资银行已关停超30家分支机构 网点结构持续收缩[1] - 2025年全国共有1900余家银行分支机构退出 其中外资银行分支机构达34家[1] - 2023年和2022年外资银行分支机构退出数量分别为35家和24家 反映持续优化中国内地市场组织架构[1] 机构层级与区域分布变化 - 2025年退出34家外资银行分支机构中3家为一级分行 其余31家均为支行网点[2] - 渣打银行和花旗银行关停分支机构数量居前 分别关停7家分支机构[2] - 汇丰银行自2022年以来累计关闭27家支行 2025年关停4家支行分布于广东 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2] 新机构设立与区域转移 - 2025年仅2家外资银行分支机构获批设立 分别为渣打银行合肥分行和中国信托银行深圳福田支行[2] - 外资银行将目光投向中国中西部地区 渣打银行近9年来首次在国内新开设省级分行(合肥分行)[3] - 渣打银行在长沙开设门店成为湖南首家外资银行 东亚银行将成都分行升级为旗舰网点[3] 战略调整动因 - 中资银行在零售业务领域迅速崛起 市场竞争愈发激烈[3] - 数字化浪潮改变客户金融服务获取习惯 对物理网点依赖度大幅降低[3] - 中西部GDP增速超越东部 成渝双城经济圈消费市场达4.2万亿潜力[3] 运营效率与成本优化 - 汇丰成都旗舰店面积是传统网点4倍 运营成本降低40%[4] - 成都客户经理月薪1.2万元 仅为上海同等岗位七成[4] - 重庆对新建外资银行总部给予5000万奖励 前三年税收全返[4] 业务重心转移 - 中西部外资银行网点占比从12%升至15% 成渝地区增长达40%[4] - 跨境交易和结算成为主要业务 跨境人民币结算在中西部以25%速度增长[4] - 汇丰用全球网络对接"一带一路"企业融资需求[4] 人员结构调整 - 花旗银行技术部门优化3500人 每周还有十到二十人优化空间[5] - 花旗上海区优化成共识 有些岗位涨薪70%也无法招到人[5] - 6月被裁IT员工拿到"N+6+3"补偿 现阶段员工只有"N+1"补偿[5] 全球化运营调整 - 花旗裁员纳入2025年度财务计划 预计第四季度前完成技术人员调整[6] - 完成裁员后花旗将缩减上海和大连两地办公场地规模[6] - 花旗22.9万全球员工总数未变 但岗位正批量流向印度[6] 数字化与高端市场转型 - 超98%的5万元以下交易已移至线上[7] - 关闭低效网点后汇丰营运效率提升30%[7] - 汇丰旗舰店客户资产规模达传统网点3倍 渣打私人理财中心收入增长25%[7] 政策支持与创新业务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支持外资拓展财富管理[7] - 前海 横琴等自贸区将外资新业务审批从180天压缩至120天[7] - 西班牙桑坦德银行借政策东风在深圳落子[7] 科技创新应用 - 客户通过VR眼镜查看伦敦房产实景 区块链技术实现跨境付款秒级到账[8] - 汇丰计划两年内将区块链贸易融资覆盖率从35%提至70%[8] - 花旗缩减人员却加大API接口开放 移动端交易活跃度增长40%[8] 绿色金融发展 - 汇丰投入1亿元支持"气候解决方案伙伴计划"[9] - 汇丰成都团队为光伏企业发放30亿绿色贷款[9] - 渣打重庆绿色信贷占比达22% 直奔2030年30%目标[9] 战略合作与定位 - 外资银行为"一带一路"企业提供跨境融资 风险管理 国际结算等全方位金融服务[8] - 加强与国内金融科技企业合作 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8] - 借助中国企业资源 用户流量和应用场景拓展客户群体[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