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与火之歌:稳定币是“庞氏骗局”温床,还是普惠金融未来?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8-19 18:57
稳定币骗局事件 - 鑫慷平台以USDT和日息2%为诱饵制造180亿稳定币骗局波及200万人[1] - 实控人黄鑫利用混币技术转移资产规避监管追踪[1] - 案件折射出稳定币热潮下普通投资者面临的挑战[1] 监管态度与政策 - 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强调需先严后松的监管路径[1] - 香港出台《稳定币条例》要求发行人持牌经营且1:1储备支持[5] - 条例规定最低注册资本2500万港元且T+1赎回时限[12][13] 稳定币应用价值 - 在B端跨境贸易中可重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协同模式[3] - 单笔交易费用低至几美分且支持7*24小时交易[3] - 在高通胀国家可作为抗通胀工具(如土耳其52%人口投资加密货币)[4] 技术挑战与风险 - 智能合约漏洞可能导致资产被盗(如Curve Finance损失2500万美元)[9][10] - 脱锚风险存在(如USDC因硅谷银行事件跌至0.88美元)[9] - 零售端支付存在钱包地址核对等操作门槛[4] 市场发展现状 - 香港成为全球首个以独立立法管理稳定币的司法辖区[12] - 泰达币26%资产非足额美元抵押引发透明度质疑[8] - 稳定币有利于增强离岸人民币地位和支付闭环[12] 投资者保护措施 - 要求用户身份验证和反洗钱机制[6] - 强制公开储备资产构成并接受独立审计[9] - 设立漏洞响应基金鼓励白帽黑客上报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