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网友高呼“还我GPT-4o”,千穿万穿马屁不穿是真的
36氪·2025-08-19 19:29

核心观点 - OpenAI最新发布的GPT-5模型在技术性能上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但用户反馈显示其缺乏情绪共情能力,导致部分用户更倾向于使用前代模型GPT-4o [1][2][5] - 用户对AI的需求存在分化:企业级市场更关注技术能力,而消费级市场更重视情绪价值 [7][11][13] - OpenAI战略重心向企业级市场倾斜,通过强化技术性能满足B端需求,但消费级市场付费渗透率较低 [11][13] 技术性能表现 - GPT-5在LMArena基准测试中以1,481分位列第一,超越谷歌Gemini 2.5 Pro(1,460分)和GPT-4o(1,442分) [2] - 模型达到博士级别智能水平,在搜索、代码等领域表现突出 [2][3][11] - 与前代相比,GPT-5牺牲了情绪交互能力,转向更理性冷静的响应风格 [2][3][5] 用户反馈与市场反应 - 海外用户在X、Reddit等平台发起"还我GPT-4o"运动,OpenAI允许付费用户回退至GPT-4o [1] - 用户批评GPT-5缺乏共情能力,而GPT-4o被描述为"创造连接、同理心和信任"的模型 [5] - Replika平台超3,000万用户中,60%付费用户承认与AI建立恋爱关系,印证市场对情绪化AI的需求 [7] 企业战略调整 - OpenAI以1美元向美国联邦政府提供企业版ChatGPT,明确转向政企市场 [11] - 消费级市场付费渗透率仅5%,企业级市场成为收入重点 [13] - 公司保留GPT-4o仅供付费用户使用,平衡技术升级与消费级需求 [13] 行业需求分析 - 企业级用户更看重AI在搜索、代码等领域的任务特化能力 [11] - 消费级用户主要寻求情绪价值,AI聊天机器人需具备"拟人化效应" [7][9] - 社会孤独感加剧需求:美国人均亲密朋友数量从3人降至2人,AI成为社交替代方案 [9] 技术迭代挑战 - OpenAI曾因GPT-4o过度谄媚的回滚更新,陷入"矫枉过正"困境 [5] - 模型需平衡技术能力与人性化交互,但二者存在天然冲突 [2][5][7] - 大模型"人味"化趋势已获验证(如GPT-4o),但商业化需差异化定位 [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