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实施“AI+制造”行动:加快推动机器人“持证上岗”
发展目标 - 通过三年时间推动3000家制造业企业实现智能化应用 [1] - 打造10个行业标杆模型并形成100个标杆智能产品 [1] - 推广100个示范应用场景并建设10个左右"AI+制造"示范工厂 [1] - 发展5家左右综合集成服务商并培育专业服务商 [1] 技术方向 - 推动基础模型开展多模态算法创新并提升物理仿真能力 [1] - 加强对工业图纸、产品缺陷等信息的识别以提升视觉处理能力 [1] - 加强对时序数据和工艺约束规则的理解以提升智能决策能力 [1] 行业应用 - 聚焦集成电路、汽车、高端装备等十大行业推动AI技术应用 [2] - 构建多层次工业模型体系并提升大小模型协同效率 [2] - 在电子信息、汽车等行业部署工业机器人提升生产安全性 [2] - 推动智能机器人在焊接、喷涂等环节规模化应用 [2] - 实现钢铁、船舶等行业复杂工序无人化 [2] 智能工厂建设 - 建设智能体高密度分布、多场景集成的示范工厂 [2] - 综合应用空间计算和多智能体协同技术 [2] - 推进人形机器人在典型场景的实用化部署 [2] - 制定人形机器人安全性可靠性检验检测方法 [2] 消费终端发展 - 推动消费终端企业与AI企业合作开发端侧模型 [3] - 开展云端模型端侧部署提升终端应用能力 [3] - 推动AI计算机、AI眼镜和AI手机等终端迭代升级 [3] - 加快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发展 [3] 资金支持 - 探索将工业互联网生产数据作为银行贷款增信项 [3] - 支持企业通过知识产权、专利技术进行质押融资 [3] - 市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提供融资担保服务 [3] - 推动产业基金和社会资本投向语料建设、模型开发等项目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