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股“虹吸”效应加剧,债市一度大跌后压力仍不小
第一财经·2025-08-19 21:15

股市表现与资金虹吸效应 - 上证综指于8月18日突破3700点,8月19日收盘报3727.29点 [1] - 8月18日沪深两市成交额达2.75万亿元,创历史第三高 [6] - 8月18日A股总体资金流入为近四周日均值的6倍,高盛交易台信息显示当日A股是被净买入最多的市场,买入倾向超过2倍 [6] - 融资余额已达2015年以来新高,推动债券基金赎回和资金向股市轮动 [9] - 全球对冲基金快速买入中国资产,8月以来中国市场是其全球净买入最多的市场 [6] 债券市场承压表现 - 8月18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3个基点至1.775%,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上涨约5个基点至2.1% [1] - 8月18日30年期国债ETF跌超1% [3] - 高盛预计30年期国债收益率可能升至2.2%2.3%,因持有人投机性较强,仍有进一步平仓空间 [1][9] - 当前1030年期国债利差相较历史依然偏平,显示仍有进一步平仓空间 [9] - 债券交易员表示交易压力达到顶点,资金面紧张 [1][6] 央行政策与市场流动性 - 央行于8月19日开展5803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单日净投放4657亿元,呵护流动性意图明显 [3] - 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表述由“引导银行增强信贷支持”改为“夯实”信贷支持,并新增“防止资金空转”表述,被市场解读为略显鹰派 [7] - 机构认为“防止资金空转”表态并非针对债市,而是指低效的票据融资,且不认为央行意在收紧流动性,报告仍称流动性“充裕” [8] 增量资金入市动向 - 中国居民自2020年以来已累积超过7.2万亿元的超额储蓄 [6] - 瑞银估算《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有望推动保险资金在2025年净流入权益类资产达到1万亿元 [10] - 截至二季度末,险资运用余额对权益类资产的投资规模突破4.7万亿元,较去年底增加6223亿元 [10] - 近期险资连续出现举牌行动,例如中国平安合计买入1.4亿股中国太保H股,持股比例升至5.04% [11] - 今年偏股公募基金整体录得17%的回报,新发公募基金规模有望随股市回暖而提升 [10] 经济基本面与市场观点 - 7月经济数据出现放缓迹象,1~7月固定资产累计投资增速放缓至1.6%,社零同比增3.7%,地产销售、新开工、施工和投资均是负增长 [12] - 政策更关注经济结构优化问题,稳地产、促消费等结构性政策可期,但难见总量政策,短期LPR不会有利率调整 [12] - 对于债券投资,观点认为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1.7%以上可逢调整左侧参与交易,1.6%以上的存单仍有不错的投资性价比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