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宣称年化收益率超10%,“用银行的钱给自己打工”!全网疯传的高收益“新存款”,竟是让你贷款买保险?
每日经济新闻·2025-08-19 22:29

产品定义与结构 - 所谓融资保单即保费融资 投保人支付部分保费后以保单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支付剩余保费 涉及投保人 银行和保险公司三方 [3][4] - 操作流程为投保人签署保单后支付小部分保费 凭保险公司出具的保单利益向银行申请贷款 银行审核通过后将保费转至保险公司 保单抵押给银行 [4] - 该产品通过杠杆放大收益 核心原理是保单收益高于银行贷款利率 赚取息差 同时释放资金可进行再投资 港险产品还与美元汇率相关 [4] 收益表现与案例 - 社交平台宣传年化收益率超10% 如"预期年化12%" "第6年单利12%"等话术吸引投资者 [3] - 实际案例演示:总保费500万港元保单采取5年缴 优惠后保费442.99万港元 投保人自付112.2万港元 银行贷款年利率4.025% 手续费1.5% 10年后预期退保现金价值680.57万港元 净收益99.48万港元 年化单利8.87% [5] - 业内指出实际净收益通常为4%~7% 远低于宣传的10%+ 宣传数据为未扣除融资成本 汇率波动及费用的理想化测算 [8] 风险因素分析 - 收益高度依赖三大变量:保单实际分红实现率受保险公司投资能力及市场环境影响 融资利率随市况浮动可能增加成本 汇率波动尤其港币兑美元汇率变化直接影响投资成本 [8][9] - 贷款合约通常注明利率可浮动 金融机构有权调整利率 若利率上升将加重成本并可能导致亏损 [8] - 香港保单以美元交保费但银行贷款以港币为主 汇率下跌将拉高投资成本 [9] 市场背景与投资者适配性 - 保费融资在2015年曾受追捧 当前再度翻红与利率环境及资产配置需求相关 全球主要经济体处于低利率或加息周期尾声使融资成本可控 香港储蓄保险的长期收益组合契合内地投资者海外资产配置需求 [10] - 投资门槛要求较高 金额通常需6万美元以上 期限需6年以上 不适合短期投机 [11] - 目标客群需具备长期资金实力和风险承受能力 能覆盖贷款本息及潜在追加投入 [11] 行业建议与监管关注 - 业内建议警惕销售中对收益率的过度承诺 独立验证演示数据合理性 仔细研读保单条款与贷款协议 重点关注费用结构 提前退保损失及利率调整机制 [11] - 需充分了解跨境投资在法律 税务及监管差异上的特殊风险 将香港保险作为多元化资产配置的组成部分而非盲目跟风 [11] - 消费者应秉持理性态度 全面认知产品收益结构及潜在风险 树立长期投资理念 寻求独立第三方专业意见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