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中国人民银行试点明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工作显著提升贷款透明度 企业可全面了解利息和非利息成本 实现融资成本"看得见、算得清、可比较" [1][2][5] - 试点通过《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清单》统一明示各项费用 减少信息不对称 有效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并规避非法中介陷阱 [1][2][4] - 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处于历史低位 2025年7月约3.2% 较去年同期下降45个基点 非利息成本成为进一步降低综合成本的关键 [2][3] 试点实施进展 - 2024年9月起在山西/江西/山东/湖南/四川五省启动试点 目前范围已扩大至全国绝大多数省份 [1] - 邮储银行咸阳泾阳县支行为企业承担评估费及抵押登记费116元 消除隐性支出 [2] - 建设银行晋江分行为企业提供年化2.95%低息贷款 承担评估/抵押登记/保险等全部非利息费用 [3] - 绛县农商行帮助小微企业避免3%渠道费损失 提供500万元纯利息贷款 [4] - 贵州/安徽/福建等多省于2024年内陆续加入试点 [5] 企业融资成本结构 - 综合融资成本分为利息成本(银行收取)和非利息成本(第三方机构收取) [2] - 非利息成本包括抵押费/担保费/中介服务费等 涉及多收费主体且不透明 部分企业体感成本仍高 [2][3] - 中小企业非利息成本占比常高于利息成本 降低抵押担保费及中介服务费成未来关键 [3] 试点成效 - 提高融资透明度:企业可全面掌握费用来源及银行让利情况 保障知情权 [5] - 提升融资适配度:企业可明确优惠政策享受程度 通过议价进一步降低成本 [5] - 增强银企信任:成本明细归集促进银行定制化服务 深化合作共赢 [5] - 规避中介风险:山西企业通过银行直接对接避免3%渠道费损失(按500万元贷款计算约15万元) [4]
一张“贷款明白纸”让企业融资成本成为明白账
中国证券报·2025-08-20 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