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经贸关系现状与展望 - 欧盟对华存在“三重定位”,但“系统性竞争对手”的表述易造成误解,中欧关系难题与政治制度差异无关,而是源于不同的国家经济和地缘政治战略[9][12] - 德国是欧盟内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伙伴,双方建立了密切、长期的经济合作,德国企业长期在华投资,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在德国投资[5] - 超过半数受访德国企业计划未来两年内增加对华投资,这与欧盟整体的“去风险”理念存在差异[6] 合作领域与潜力 - 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空间巨大,气候政策合作应成为中欧合作的重要支柱,双方均签署了《巴黎协定》并承诺帮助发展中国家[9] - 若中国继续开放医疗设备、制药、金融服务等新兴市场予德国和欧洲企业,同时中国公司继续在德欧投资,双方经济发展前景将非常良好[5] - 中欧必须共同维护基于规则的多边国际体系,在世贸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等机构进行必要合作[10][12] 挑战与风险认知 - “去风险”被欧洲视为普遍概念,旨在避免对单一国家的经济依赖,例如欧洲经济需避免对美国大型数字公司的片面依赖[6][8] - 美国政策构成显著风险,其单边关税政策及政治主导商业的做法迫使欧洲国家和企业调整未来投资计划[7][8][12] - 俄乌冲突对中欧互信产生负面影响,需通过高层交流建立信任,澄清中国采取平衡方式而非参与地缘政治对抗[13] 未来合作机制建议 - 必须加强各层级接触,增进对彼此政治和经济制约因素的了解,通过了解双方顾虑才能提出共赢建议[10][13] - 应克服政治障碍,恢复《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的谈判,并建立基于信任、公平和规则的新型监管合作框架[12] - 德国作为欧盟最大经济体,需在欧盟内部发挥作用,帮助重建中欧间的信任[9]
再遇见|施塔尔:欧洲应正确看待“去风险”,开放才能推动合作
新浪财经·2025-08-20 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