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融资与资金用途 - 极光星通完成A3轮融资 由国开科创主投 资金将用于激光通信终端批量化产线扩建 低轨星座组网卫星研发及在轨技术验证服务能力升级 [1] 公司核心业务与产品 - 公司成立于2020年 是国内少数具备星载激光通信终端全链条自主技术能力的商业航天企业 专注于突破卫星互联网星座的高通量数据传输瓶颈 [1] - 核心产品为全自主研制的星载激光通信终端 覆盖同轨/异轨组网 星地链路 低空组网等场景 包括JG-SPC-ZXJ(同轨)通信终端 JG-SPC-2ZT(异轨)通信终端 吊舱式通信终端 [1] - 终端支持100Mbps至400Gbps可调速率 误码率优于10⁻⁷ 重量控制在8kg至15kg 产品已应用于遥感卫星 低轨试验星及国家部委专项星座任务 [1] 技术突破与验证 - 2024年升空的极光星座01/02星完成14项极端环境测试 包括5100公里超远距稳定建链(持续1小时48分钟) 断链后2.12秒自主重捕获 [3] - 2025年光传01/02试验星搭载的通信终端实现400Gbps在轨实时传输(跟踪误差<5微弧度) 并于1150公里间距下维持116小时连续通信 以10Gbps速率完成近5天星间数据传输 [3] - 技术架构围绕三个核心模块:精简光学结构 光路实时自标校 紧凑前置光路 多光束共振成像技术可将光轴校正误差控制在1微弧度内 抗多普勒调制解调技术抑制信号失真 扫描跟踪算法实现3微弧度动态跟踪精度(较国际常见30微弧度指标提升十倍) [3] 产业化进展与产能 - 2024年搭载遥感四十三号卫星探索批产模式 在轨验证范围覆盖260至5100公里星间距 累计建链超140次 [4] - 自动化产线年产能为200台套 目标扩产至800台套 [4] - 同轨组网终端(JG-SPC-ZXJ系列)重量压缩至8kg以内(较国际同类减重40%) 异轨终端(JG-SPC-2ZT系列)误码率优于10⁻⁷ [4] 团队背景 - 创始人吴少俊为中科院博士 曾任载人航天工程主任设计师 主持过超2.8亿元国家级航天信息系统项目 [4] - 首席光通信专家薛江曾主导华为400G光模块商业化 [4] - 研发团队70%成员拥有十年以上航天载荷研制经验 参与过墨子号量子卫星 天宫二号等重大工程 [4] 行业背景与需求 - 全球低轨卫星产业进入加速阶段 SpaceX 欧洲IRIS² 俄罗斯球体等星座计划催生对高速激光通信终端的迫切需求 [2] - 传统射频通信受限于带宽瓶颈和频谱资源枯竭 难以支撑万级卫星星座的数据传输需求 [2] - 激光通信凭借高速率 免频段申请 高抗干扰等优势 正逐步替代传统微波通信 成为卫星互联网建设的核心技术方案 [2] 国际竞争格局 - 高端市场长期被欧美主导 美国SpaceX星链已部署超5000颗卫星并实现约100-200Gbps星间激光链路 欧洲EDRS系统实现日均50TB业务数据传输 [2] - 国内企业面临技术验证壁垒 太空极端环境对终端可靠性 抗辐照能力及长时稳定建链提出严苛要求 缺乏在轨实测数据的厂商难以进入主流供应链 [2] 投资方观点 - 空间激光通信是卫星互联网产业链中技术壁垒最高 战略价值最突出的环节之一 [5] - 极光星通拥有光 机 电 热 软 通全栈自研的技术实力 清晰的产品路线图及在轨验证的卓越性能 [5] - 投资是国开金融贯彻投早 投小 投长期 投硬科技精神的战略落地 [6]
激光通信产业化开始加速,国家级资本下场投资「极光星通」|硬氪首发
36氪·2025-08-20 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