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债持仓动态 - 中国6月增持美债1亿美元 结束连续减持趋势 持仓规模维持在7564亿美元 远低于2022年前万亿级水平[1] - 日本同期增持126亿美元 英国大幅增持487亿美元 显示主要债权国对美债态度分化[1] - 中国持仓规模稳居全球第三 但增持幅度仅具象征意义 反映其保持金融纽带同时维持战略克制[1][3] 地缘政治博弈 - 美债增持与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调整形成联动 政府暂缓对中国购买俄油加征新关税[3] - 中国通过微幅增持美债获得政策杠杆 促使美国在贸易政策上作出让步[3] - 该操作被解读为金融战略信号 表明中国具备通过美债持仓影响美国政策的能力[3][6] 大豆贸易态势 - 特朗普公开要求中国将大豆订单翻四倍 芝加哥大豆期货应声上涨2.3%[4] - 中国采购延迟创二十年最晚纪录 往年同期通常已预订300-500万吨新季大豆[4] - 美国大豆库存攀升至九年高位 价格跌近成本线 豆农面临严重库存压力[8][4] 贸易结构变化 - 2024年中国进口1.05亿吨大豆中 巴西占比76%达7465万吨 美国仅占2213万吨[6] - 中巴贸易采用本币结算规避美元风险 巴西大豆具备免税价优优势[6] - 中国加大从俄罗斯、阿根廷等新兴产地的进口 上半年进口量同比增长[8][6] 基础设施投资影响 - 中国过去十年在巴西投资数十亿美元建设港口、铁路等基础设施[6] - 基础设施投资进入收获期 强化了巴西大豆的供应链效率和成本竞争力[6] - 这些投资直接支撑了中国大豆进口来源的多元化战略[6][8] 金融与贸易联动 - 中国通过美债增持与大豆采购延迟形成政策组合拳[8] - 金融层面保持有限合作避免全面摊牌 贸易层面运用市场规则进行反制[8] - 美国三季度需发行1万亿美元新债 中国象征性增持对市场信心具有超出比例的影响[6][8] 政策博弈深度分析 - 关税战反噬美国农业部门 形成选举压力[6] - 中国要求美国在关税取消和科技制裁解除方面展现诚意[6] - 博弈核心围绕"谁更需要谁"展开 涉及金融稳定、农产品出口和地缘政治多重维度[8][6]
美国松了口气,中国出手增持美债,特朗普在最后一刻取消对华加税,但喊话希望中国能掏钱?
搜狐财经·2025-08-20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