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元化消费需求背后:零食品类创新趋势洞察
36氪·2025-08-20 12:05

行业变革背景 - 零食与烘焙行业正经历从"浅水区"到"深水区"的深度变革,微创新获利时代结束,转向"产品创新+场景挖掘+价值传递"的全新竞争维度[1] - 驱动因素包括居民健康意识提升、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下沉市场潜力释放、量贩渠道崛起及国潮文化盛行[1] - 深水区竞争加剧,企业需深入创新并具备魄力,如农夫山泉坚持十多年开发无糖茶最终成就年销百亿爆品东方树叶[3] 品牌创新四大机会 - 品类创新:从"口味驱动"转向跨界融合(IP联名)、品类重塑(益生菌奶糖)、场景拓展(代餐/办公场景)[4][5] - 边界重塑:政策引导健康消费、国潮文化崛起、社交场景需求协同驱动"零食+"新格局[6] - 品牌价值:消费者主动寻求功能/态度/文化体验,品牌需构建清晰价值主张[7] - 五大创新趋势:健康化(配料透明)、情绪满足、新中式、功能性(助眠/营养)、灵活餐食(代餐化)[8][9][10][11] 品类创新推动力 - 消费力升级: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Z世代及下沉市场(如三四线中老年)消费信心强劲[12] - 下沉市场潜力:卫龙、达利食品等通过下沉渠道实现高渗透,地方特色零食需求旺盛[13][14] - 渠道变革:量贩零食店(如零食很忙)以高频高性价比促进新品试水,消费者通过体验驱动购买[16] - 个性化需求:定制化产品(如液体沙拉)和功能性零食受青睐,政策如《健康中国2030》推动行业标准升级[17] 零食品类五大趋势 - 健康化:从"无害"转向"有益",无糖/低GI产品(赤藓糖醇、阿洛酮糖)、药食同源(106种原料)、天然极简配方(冻干水果)成为核心[18][22][23][24] - 情绪满足:零食功能拓展至代餐、助眠、脑力补充等场景,满足便捷与情绪双重需求[25][27] - 新中式:国潮IP联名(哪吒/孙悟空)、地域特色(荔浦芋头脆片)带动文化认同[28][30] - 功能性:通过生物技术或食品工程添加助眠、蛋白补充等功效[32] - 灵活餐食:92%美国千禧一代以零食代餐,中国早餐面包/蛋白零食需求增长[33] 未来发展方向 - 零食产业从满足口腹之欲转向提供生活解决方案,兼具功能载体与文化传播属性[33] - 全球化战略加速(如卫龙辣条国际化),创新需融合科学内涵、文化底蕴与趣味体验[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