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车 · 论势 || 理想车主为何成了“全民公敌”?
公司危机公关与舆论管理 - 对撞测试和车主不文明行为引发舆论风波 公司及车主承受巨大压力 尽管法务表态追责但影响难以消除[1] - 过往危机处理存在争议 包括起诉商标侵权索赔120万元但被质疑格局太小 以及抢先公布事故行车记录仪画面被指侵犯隐私[2] - 公司在危机公关中展现傲慢姿态 如清远事故中暴露用户隐私 引发公众强烈抵触 甚至出现车主联合起诉的极端案例[4] 创始人言论与品牌形象 - 创始人言论常引发争议 早期情绪失控视频和激进言论形成公众刻板印象[3] - 创始人深谙网络营销 言论精准踩中爆点但具双刃剑效应 例如借苹果终止造车计划营销MEGA称"乔布斯在的话苹果汽车应该就是这样"[3] - 创始人个人IP与品牌深度绑定 争议言论被解读为官方态度 导致用户卷入舆论漩涡 例如"500万元内最好的家用旗舰SUV"等言论让用户陷入捍卫品牌的心理陷阱[3][4] 用户关系与品牌信任 - 道路违法行为本与驾驶者个人相关 但理想车主被针对性贴标签并短期固化印象 影响部分车主正常生活[1] - 公司处理方式牺牲用户权益 导致用户忠诚转化为愤怒 品牌与用户形成深度捆绑的命运共同体[4] - 新能源汽车竞争进入价值观博弈阶段 公司让用户陷入"低素质"舆论泥潭 摧毁家庭用户信任这一核心竞争优势 信任重建远比技术升级困难[5] 行业竞争与营销策略 - 品牌需将用户尊严置于流量之上 创始人也需在聚光灯下保持克制与同理心[5] - 中产家庭选择30万元级座驾不仅是购买交通工具 更是身份认同与生活方式投射[5] - 创始人曾断言坚持多挡DHT的国产PHEV一两年内会转用增程式技术路线 引发行业讨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