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去土味”后短剧迎政策东风,上电视钱从哪来?
华夏时报·2025-08-20 13:11

政策导向与行业影响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印发《进一步丰富电视大屏内容促进广电视听内容供给的若干举措》 明确鼓励优秀微短剧进入电视播出 [1][2] - 政策旨在通过"内容焕新计划"加强超高清节目制作 改进电视剧审查机制 并推动纪录片、动画片精品创作 [2] - 广电总局于2025年初发布通知 要求对微短剧按"重点""普通""其他"分三级审核管理 强化内容品质管控 [6] 市场规模与发展趋势 - 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505亿元 首次超过电影票房规模 [2] -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634.3亿元 2027年进一步增长至856.5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为19.2% [2] - 行业从边缘娱乐内容升级为国家文化产业战略组成部分 广电总局推出"微短剧+"行动计划引导高质量发展 [3] 制作方响应与内容升级 - 点众科技拓展都市、校园、年代等现实题材 突破传统霸总、玄幻题材局限 [3] - 精品短剧案例涌现:腾讯视频出品横屏短剧《朱雀堂》由万茜、秦俊杰主演 红果短剧与央视频联合出品《墨韵新生》聚焦古画修复题材 [6][7] - 行业逐步摆脱单纯娱乐属性 成为赋能千行百业的工具 [3] 电视台与平台协同效应 - 政策为电视台分流过剩人员至短剧制作领域 同时提供更高规格播出平台 [1][4] - 微短剧《午后玫瑰》在电视台收视率力压同期传统电视剧 验证播出可行性 [4] - 电视台可通过短剧吸引流失观众并触达年轻群体 丰富内容储备 [4] 落地挑战与制约因素 - 短剧需调整节奏、人设及题材以适应电视端 对习惯夸张叙事的制作公司构成挑战 [7] - 电视台面临年轻用户流失和品牌价值稀释 传统商业模式难以支撑短剧采购或自制投入 [7][8] - 二三线地方电视台缺乏财政支持 难以承担微短剧创作或采购成本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