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省份年度审计报告发布,暴露专项债新老问题
搜狐财经·2025-08-20 15:29

专项债规模与现状 - 2024年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预计达4.4万亿元[3] - 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地方政府专项债务余额约34.8万亿元占地方债务总额51.9万亿元的67%[3] 专项债资金使用问题 - 云南1个县2个专项债项目存在报大建小问题[4] - 重庆14个区县因审核不严导致违规申报获取资金[4] - 四川10个项目未开工10个项目停工35个项目逾期超1年未完工涉及债券资金133.01亿元[4] - 河北3个项目终止导致1.45亿元资金损失风险[4] - 吉林42个产业园区项目未按期完工4个项目停工或面临停工风险涉及专项债券30.3亿元[4] 资金挪用问题 - 山东8县占用专项债券资金60.67亿元用于偿还借款及支付其他项目工程款[6] - 吉林6个市县挪用或借回专项债券资金30.28亿元用于平台企业运转及"三保"支出[6] - 审计署发现92个地区挤占挪用专项债资金651.8亿元主要用于"三保"及偿还国企债务[6] 项目收益与偿还问题 - 部分完工项目出现资产闲置及收益不及预期情况[7] - 部分基层地区出现政府债券利息兑付资金不足问题[7] 监管系统缺陷 - 专项债券监控系统存在数据不真实不完整问题影响全周期风险监控[8] - 部分债券执行数据与实际支出不符项目库及监测模块数据不全[8] 问题成因分析 - 地方政府在项目策划和风险评估领域存在专业不足缺乏科学论证机制[10] - 经济欠发达地区盲目照搬发达地区模式导致项目收益惨淡[10] - 地方财政紧张导致配套资金不足过度依赖专项债覆盖全部投资[10] - 专项债项目投向公益性限定使得收益难以覆盖付息支出[11] - 项目收益覆盖倍数要求较高导致申报材料注水造假[12] - 专项债支出进度硬性要求导致资金提前拨付加剧使用不规范[13] - 财政体制深层矛盾使专项债成为缓解财政压力的应急工具[13] 政策优化措施 - 国务院办公厅出台意见通过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扩大专项债资金投向[14] - 允许地方依法安排财政补助资金及其他收入偿还专项债本息[14] - 10个省份开展专项债项目自审自发试点建立常态化申报审核机制[14] - 允许专项债券用于在建政府投资项目优先保障在建项目资金需求[14] 制度完善建议 - 需进一步明确符合条件项目的投资方向避免盲目投资[15] - 引入金融机构参与前期评审提升专业能力[15] - 建立项目储备机制优先支持成熟度高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项目[15] - 审计署财政部需牵头建立数据共享与比对机制验证数据真实性[17] - 需强化责任追究严肃问责保证制度落地执行[18] - 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提高一般债比重压降专项债比重[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