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对华钢铁关税政策背景 - 加拿大财政部2025年突然宣布对含中国冶炼钢材的进口产品征收25%附加税 表面理由为应对全球钢铁产能过剩 实则为顺应美国压力[1] - 政策背景是美国于8月开始对加拿大商品加征35%关税 并将钢铁关税提高至50% 加拿大随后对所有非美来源钢材加收25%额外税费[3] 政策对加拿大钢铁行业的影响 - 加拿大炼钢原料30%依赖中国进口 加税后推高本土企业生产成本[3] - 美国钢铁仍占据加拿大50%市场份额 本土厂商陷入"买不起中国货 拼不过美国产"的双重困境[3] 中国对加拿大农产品的反制措施 - 中粮集团立即终止37亿美元加拿大农产品订单 相当于加拿大对华出口总量的35%[5] - 中国对加拿大农产品征收75.8%保证金 几乎完全封锁出口渠道[5] - 温哥华港口积压50亿加元农产品无法运出 重现2019年油菜籽危机[5] 农产品贸易转移效应 - 中国市场迅速转向澳大利亚 签署15-25万吨油菜籽协议[5] - 中国在2024年新增阿根廷和俄罗斯农产品进口渠道 实现供应链重构[11] 农业部门受损情况 - 全国农民联盟公开抗议 数万个农业相关就业岗位岌岌可危[7] - 钢铁业GDP占比仅为农业四分之一 政策选择牺牲更大经济板块[7] WTO贸易争端升级 - 中国向WTO提起正式诉讼(案件编号DS612) 指控加拿大实施"歧视性措施"[7] - 本案成为全球首个"因原材料来源惩罚第三国商品"的关税诉讼 判决结果可能冲击欧美对华"成分歧视"政策[15] 地缘贸易格局变化 - 加拿大对美出口依存度高达76% 缺乏多元化贸易渠道[15] - 中国加速与资源国直接对接 包括阿根廷粮食和俄罗斯能源 绕过中间贸易环节[15] - 澳大利亚通过务实外交恢复对华农产品出口 并在铁矿 葡萄酒领域重启合作 同时建立人民币结算试点[13] 政策误判分析 - 加拿大低估中国反制决心 忽视7月通过外交渠道发出的明确预警[9] - 加拿大未选择通过CPTPP等多边机制与美国博弈 错失争取例外条款机会[10]
加拿大对华贸易决策失误引发震荡,50亿订单转移凸显战略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