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红杉中国押注:创新药中式NewCo第一单

NewCo交易模式兴起 - 维韦克·拉马斯瓦米创立NewCo模式 通过低价收购大药企搁置药物 经研发增值后转售获利 成为亿万富翁 [2] - 2024年以来中国创新药行业已发生14笔NewCo交易 卖方包括恒瑞医药等大公司和荃信生物等小型创新药企 [2] - 买方最初以美国基金为主 包括Atlas Venture、Orbimed、RA Capital等明星基金 [3] 首笔中国基金主导交易 - 2025年8月红杉中国联合6家中国基金完成首笔中国买方主导的NewCo交易 与乐普生物达成TCE管线交易 [5] - 交易首付款1000万美元 乐普生物保留新公司Excalipoint 10%股权 潜在获得总额8.48亿美元里程碑付款及销售分成 [6] - 红杉中国等机构向Excalipoint注入4100万美元A轮投资 [6] 交易结构特点 - 涉及三方利益协调:新公司创始人方磊等 新投资人红杉等 上市公司乐普生物 [8] - 原研发负责人方磊出任高管 确保核心技术无缝衔接 朱杰伦负责融资与业务拓展 [7][8] - 与传统股权融资不同 需要复杂交易结构设计 [8] 中国本土化演进 - 形成"中国创新药资产+中国资本+中国职业经理人"新模式 区别于以往出海导向的交易 [9] - 计划在中国开展两款TCE药物的一期临床试验 利用中国临床效率 成本优势和患者资源 [9] - 中国临床成本显著低于美国:每位受试者成本中国三四十万元人民币 美国二三十万美元 差距五到七倍 推进速度差五倍 [11] 价值创造逻辑 - NewCo最终目标是将增值后的在研药物卖给下家 而非自行商业化上市 [12] - 成功关键取决于与跨国药企的人脉联系和对买方管线需求的熟悉程度 [13] - 职业经理人团队经验至关重要 欧美存在连续创业成功的案例 [13] 行业认知差异 - 部分创新药企最看重首付款 认为NewCo首付款偏低 甚至被视为"割青苗" [14] - 但NewCo不稀释卖方其他管线价值 不需要继续投入资金和人力 能分享股权溢价收益 [14] - 2025年创新药股市回暖 但大量未上市药企仍面临募资困境 NewCo交易预计持续增加 [14] 中外理解对比 - 中国将NewCo与出海关联 恒瑞医药2024年5月交易关键词为"拓宽海外市场" [15] - 全球视角下NewCo本质是资产和风险剥离 买方通过募投管退实现低值资产增值 [17] - 典型案例:罗氏以超71亿美元收购Telavant 诺华以超30亿美元回购黑石成立的公司 [17] 风险与失败案例 - 拉马斯瓦米旗下公司曾投入500万美元收购阿尔茨海默症药物 两年后临床试验失败资金打水漂 [18] - 艾伯维2025年初对收购的NewCo减值35亿美元 因关键药物二期临床试验失败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