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交付争议 - 多个车主反映车辆未下线就被催7天内付清尾款 公司将该条款写入《购车协议》[2] - SU7 Ultra挖孔版车主群体遭遇最严重 支付50万元却面临新车无踪影和紧急催收[3] - 公司交付量表现亮眼 上市15个月交付31.17万台 超越蔚来同阶段用时(四年零七个月)[3] 行业对比与协议差异 - 行业惯例为"提车时付尾款" 蔚来等车企在满足交付条件后通知付款[4][6] - 公司采取差异化策略 在两种情况下要求提前付款:客户推迟提车或存在不提车风险[7][8] 黄牛问题与应对措施 - 公司通过两种方式判定"不提车可能性":客户拒不配合金融手续或流露弃车意向[10] - 协议规定异常订单可取消且不退定金 社交平台出现打击黄牛截图[11] - SU7 Ultra订单曾被炒至65万元 现二手价最高59.8万元(较峰值降5.08万元) 平均保值率86.07%[13][15] - YU7订单价格从2万元降至5000元以上 二手YU7均价36.81万元(高于新车Max版32.99万元)[15] 车主权益与误伤案例 - SU7 Pro车主遭遇提车半年前被催款 部分车主付款后交付仍延迟[18][19] - SU7 Ultra挖孔版车主因产能调整被催款 公司解释为"确认提车意向"[21] - 法律专家指出协议条款或违反《民法典》 未合理提示重大利害关系条款[24] 产能与交付挑战 - 一期工厂三班倒日产700-1000台YU7 但7月销量仅6042台(SUV排名第48)[25] - SU7与YU7产线复用困难 90%零部件需重新开发 YU7标准版交付最长需60周[26] - SU7积压订单导致部分配置下架 公司称优化生产流程[26] - 友商趁机争夺客户 小鹏P7、乐道L90等产品形成竞争压力[26] 市场反馈与品牌影响 - 13年老米粉发布告别信 反映用户信仰褪色[24] - 问界M8采取延迟交付补偿策略(超70天每日发200元) 可供借鉴[24] - 公司处于全球Top5目标冲刺期 需解决交付与信任危机[28]
未验车先交几十万 小米被曝催收尾款:否则取消订单定金作废 车主炸锅:又不是买白菜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8-20 21:33